辄将花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出处:《又以建茶代宣笔别书一绝》
宋 · 杨亿
青管演纶都已竭,文楸争道恨非高。
辄将花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辄将花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堕月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青管:指古时用竹制作的乐器或笔管。纶:丝线,这里指琴弦。
竭:用尽。
文楸:有纹路的楸木棋盘。
恨非高:遗憾自己的技艺不精湛。
辄:常常。
花苑:花园。
先春茗:早春的茶叶。
聊代:姑且代替。
堕月毫:指兔毫笔,因其毛长如月兔之毛而得名。
翻译
青色的竹管已经弹尽了琴弦,棋盘上的争夺只因棋艺不够高超。常常会提前采摘花园里的春茶,权且代替山中未有的兔毫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又以建茶代宣笔别书一绝》。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建安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意。
“青管演纶都已竭”,这里的“青管”指的是竹制的烟袋或茶壶的长把,形容建安茶的佳丽与精致。诗人通过“演纶”一词,隐喻诗人的才华和文采,而“都已竭”则表明这份赞美已经到了极致。
“文楸争道恨非高”,这里的“文楸”指的是书桌上的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架或是笔筒。诗人用“争道”来形容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对诗艺的追求,而“恨非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不够高远、无法更好地传达内心情感的遗憾。
“辄将花苑先春茗”,这里的“辄”是一种转折词,用来连接上下句意,表示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花苑”形容茶园之美丽,而“先春茗”则指的是早春时节采摘的新鲜茶叶。
“聊代山中堕月毫”,这里的“聊”字表示一种转折和替代,“山中堕月”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致,意在表达诗人通过品茶来体验山中清幽、宁静的氛围,而“月毫”则形容月光如细丝般轻柔。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建安茶的热爱,更是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品茶来传递思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