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也摈为长物,诸缘皆可作飞尘
出处:《长生岩逢休粮道者》
明 · 袁宏道
只将空榻伴嶙峋,踏遍桃花涧底春。
一口也摈为长物,诸缘皆可作飞尘。
施来白粲都饲鹤,种得黄精每寄人。
留却石炉烟少许,深山遥夜礼高真。
一口也摈为长物,诸缘皆可作飞尘。
施来白粲都饲鹤,种得黄精每寄人。
留却石炉烟少许,深山遥夜礼高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者在长生岩修行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首句“只将空榻伴嶙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道者与自然为伴的孤独形象,空榻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嶙峋则暗示了环境的险峻,两者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踏遍桃花涧底春”一句,通过“踏遍”和“春”两个词,不仅展现了道者行走在自然中的自由与活力,还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桃花涧底的春景,既是自然界的美丽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一口也摈为长物,诸缘皆可作飞尘”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道者对于物质的淡泊和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摒弃一切不必要的物质欲望,视之如过眼云烟,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的追求。
“施来白粲都饲鹤,种得黄精每寄人”描绘了道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他不仅与自然界的生物共享天地之赐,还通过种植黄精等草药,帮助他人,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慈悲心。
最后,“留却石炉烟少许,深山遥夜礼高真”表达了道者在夜晚静坐,通过石炉的烟雾向高真(即道家所崇敬的神灵或宇宙真理)表达敬意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精神修炼的追求,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者在自然中修行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对物质的淡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