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
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
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
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
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出门:走出家门。南山:南面的山。
喜逐:高兴地跟随。
松径:松树间的小路。
穷高:极尽高处。
极远:最远的地方。
白云亭:被白云环绕的亭子。
长山:连绵的山。
井邑:乡村与城市。
新晴:雨后初晴。
州渚:河中小洲。
曲:弯曲。
湘水:湖南的湘江。
萦回:盘旋环绕。
九疑:九嶷山,位于湖南南部。
千万峰:形容山峰众多。
嵺嵺: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天外青:远在天边,颜色青翠。
烟云:烟雾和云彩。
无远近:不论远近。
傍:依傍,依靠。
俯视:向下看。
松竹间:松树和竹子之间。
石水:石头和水。
涵映:倒映。
满轩户:遍布门窗内外。
娟娟:明亮美好的样子。
何人:什么人。
病惛浓:深陷于忧愁或醉态中。
积醉:长时间醉酒。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为君:为了你。
安性情:使心情平和安宁。
翻译
走出门外看见南山,欢喜地沿着松树小道前行。渴望攀上最高处眺望最远处,终于到达了白云缭绕的亭子。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村庄城市,雨后初晴时登高远望最为适宜。
河流中的沙洲弯弯曲曲随着湘水流淌,环绕着郡城蜿蜒。
九嶷山的千万座峰峦,在天边青翠而遥远。
无论远近,烟云都依傍着山岭和树林生成。
低头看松竹之间,石头和流水多么幽静清澈。
它们倒映在门窗之中,明亮得像镜子一般。
什么人沉浸在深深的忧愁中,喝得大醉仍未清醒。
与我一同登山临水,为的是让你的心性得到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开篇“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即设定了一个清新的画面,诗人走出家门,看到南边的高山,就沿着松树的小路前行,表达了一种喜悦和自由的情感。
随后,“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诗人追求登高望远,最终来到了名为“白云”的亭子,这里的“穷”字用得好,既有探索极致的意味,也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
下片“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则描写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连绵的高山环抱着居民的集镇(井邑),诗人在高处眺望,适逢天气清新;而河流蜿蜒曲折,伴随着古老的城池。这里的“宜新”和“萦回”,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静谧与柔美。
再往下,“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则是对山势的壮观描述和对自然之神秘感受的表达。山峰连绵,无尽如海;“九疑”、“千万峰”用来形容山的层叠与众多,而“嵺嵺天外青”则表现了山色与天相接,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烟云在这里没有远近之分,都生长于林间和岭上,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自然的气氛。
紧接着,“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诗人低头俯瞰,从松竹之间望去,看到石头与流水相连,显得异常幽静。这里的“俯视”、“何幽清”都在强调一种宁静和安详。
随后,“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则写到了室内景象,窗棂间透射进来的光线把整个空间照得明亮而洁净,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诗人用“涵映”、“娟娟”来形容光线和空间,生动传神。
最后,“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则是一种对酒精美好感的抒发。诗中提到有人饮酒过度,沉迷其中而不自知,而诗人却邀请这种状态的朋友一起登临山亭,以此来平复他们的情绪,寻找内心的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