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全文

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

陇上耕耘日,隆中啸傲时。
分荆存霸迹,入蜀定皇基。
建业元将命,成都迄受遗。
交邻吴壤服,讨贼魏廷知。
旧鼎三垂叶,新图八阵移。
七擒降孟获,十倍胜曹丕。
大将嗤巾帼,追兵怯鼓旗。
伏龙人羡艳,如虎敌纷披。
绝栈巴山曲,丛祠汉水湄。
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对诸葛亮的颂扬之作,通过描绘诸葛亮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功绩与影响,展现了他对国家统一与稳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首句“陇上耕耘日”描绘了诸葛亮早年在陇地勤于耕作,为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接着“隆中啸傲时”则表现了他在隐居隆中时的豪情与自信,预示着他未来将大展宏图。

“分荆存霸迹,入蜀定皇基”两句,赞扬了诸葛亮在荆州的智谋与在蜀地的决策,成功巩固了蜀汉的基础,奠定了其在三国中的地位。

“建业元将命,成都迄受遗”提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继续领导蜀汉,直至自己逝世,体现了他忠诚与担当的精神。

“交邻吴壤服,讨贼魏廷知”表现了诸葛亮在外交与军事上的成就,不仅使吴国臣服,也得到了魏国的认可。

“旧鼎三垂叶,新图八阵移”运用比喻手法,赞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如同古代战争中的鼎与阵法,既古老又充满智慧。

“七擒降孟获,十倍胜曹丕”强调了诸葛亮在平定南蛮和对抗魏国时的卓越战绩,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远超常人。

“大将嗤巾帼,追兵怯鼓旗”通过对比,突出了诸葛亮作为女性将领的非凡勇气与智慧,以及他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强大威慑力。

“伏龙人羡艳,如虎敌纷披”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将其比作深藏不露的神龙与勇猛的猛虎,形象生动。

“绝栈巴山曲,丛祠汉水湄”描绘了诸葛亮在巴蜀地区的活动范围,以及人们对其精神的纪念与崇拜。

最后,“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暗示了诸葛亮的逝世,以及后世对他的怀念与哀悼,以杜甫的诗句结束,增添了诗的文学韵味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一首高度评价诸葛亮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