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纷葩思赋客,春秋羽翼忆经神
出处:《端州访砚歌和诸公》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古之著书人,岂必端州砚。
黄帝阴符有作时,墨池只用琼瑶片。
君今采砚思氤氲,不踏青天割紫云。
身入东西双洞口,九渊始得青花文。
水岩之石水精子,带血羊肝纯作紫。
火捺金钱朵朵圆,白凝蕉叶为肌理。
年来岩底采无馀,鬼斧神工多得髓。
纷纷散入富豪家,什袭文绫与绛纱。
未雨那知泉有本,长乾曾见墨生花。
绿尘半与图书积,安得松烟饱朝夕。
真气徒含天一深,空光未有云霞迹。
琉璃作匣枉称珍,终日随身讵有人。
风雅纷葩思赋客,春秋羽翼忆经神。
君今欲采圭璋质,尺寸微瑕皆勿失。
天留淳朴与遗人,鬼瞰高明悲巨室。
石工欺汝只纤毫,翡翠朱砂总未高。
鸲鹆眼多堪抵鹊,梅花坑好可磨刀。
神物繇来知者寡,相错刚柔方大雅。
不得精华日月中,文明安足成天下。
为君钩索尚茫然,应有精诚格上天。
成璧成圭凭帝赍,天然不必问方圆。
黄帝阴符有作时,墨池只用琼瑶片。
君今采砚思氤氲,不踏青天割紫云。
身入东西双洞口,九渊始得青花文。
水岩之石水精子,带血羊肝纯作紫。
火捺金钱朵朵圆,白凝蕉叶为肌理。
年来岩底采无馀,鬼斧神工多得髓。
纷纷散入富豪家,什袭文绫与绛纱。
未雨那知泉有本,长乾曾见墨生花。
绿尘半与图书积,安得松烟饱朝夕。
真气徒含天一深,空光未有云霞迹。
琉璃作匣枉称珍,终日随身讵有人。
风雅纷葩思赋客,春秋羽翼忆经神。
君今欲采圭璋质,尺寸微瑕皆勿失。
天留淳朴与遗人,鬼瞰高明悲巨室。
石工欺汝只纤毫,翡翠朱砂总未高。
鸲鹆眼多堪抵鹊,梅花坑好可磨刀。
神物繇来知者寡,相错刚柔方大雅。
不得精华日月中,文明安足成天下。
为君钩索尚茫然,应有精诚格上天。
成璧成圭凭帝赍,天然不必问方圆。
鉴赏
这首《端州访砚歌和诸公》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访寻端州砚的描述,展现了对古代制砚工艺的赞美与对砚台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中开篇即以“古之著书人,岂必端州砚”点出主题,强调了砚台虽是书写工具,但其价值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文化与艺术的传承。接着,通过“黄帝阴符有作时,墨池只用琼瑶片”两句,将砚台的制作追溯至远古,赋予其历史的厚重感。
“君今采砚思氤氲,不踏青天割紫云”两句,生动描绘了访砚者的想象与追求,仿佛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寻找那块蕴含天地灵气的砚石。接下来,“身入东西双洞口,九渊始得青花文”,进一步渲染了寻觅过程的艰难与神秘,暗示了砚石的珍贵与独特。
“水岩之石水精子,带血羊肝纯作紫”、“火捺金钱朵朵圆,白凝蕉叶为肌理”等句,则细腻地描写了砚石的质地与纹理,展现了匠人对材料的巧妙运用与精湛技艺。随后,“未雨那知泉有本,长乾曾见墨生花”两句,借自然现象隐喻了砚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墨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尘半与图书积,安得松烟饱朝夕”两句,表达了对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地位的肯定。而“真气徒含天一深,空光未有云霞迹”则进一步赞美了砚石的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深邃。
最后,“琉璃作匣枉称珍,终日随身讵有人”两句,通过对比琉璃与砚石的价值,突出了砚石的独特魅力与珍贵性。全诗以“风雅纷葩思赋客,春秋羽翼忆经神”结尾,既是对砚台文化内涵的赞颂,也是对诗人的自我期许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传统工艺的敬仰,也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修为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