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全文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宋 · 苏洵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拼音版原文

zhàngzhèngduōniànlǎoān

jiānéngzhōngyuán

kǎiránxiāngjiéjiédàojiān

qióngshānduōlángxíngfēinán

zhějuànbēnzǒuménshìgēngtián

cánliáogěishínián

miǎn怀huáidāngjīnréncǎocǎoxián

jiānmángbèishízàijiān

ròushíxìngjiāokǒuyán

gàowèizuìqiān

chējīngluòfānzhènjiēguān

chángānfénghóuyuànshuōfèigān

pínjiànlǎotàn

guìàiyúnguòchángtiān

zhōng怀huáimiǎoyǒuniànchǎnghuǎngnánlùn

shìjiànxìnpáichìjǐncún

zuózhědōngqínmàihuángmǎntián

qínmínwèijūnmián

jìnjūnqiānwànyǎngtiányàn

西fānjiǔfǎnlǎozéifēichángrán

shìbǎozhànníngwèizhīxiān

hóujūnzài西tiānyōudōngfān

fēnghuǒshàngwèimièān西biān

hóujūnwèimíngjiāngdōngyuán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苏洵)所作,名为《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不平静的心情。在这里,“丈夫”指的是有志向的人,“老大”则是作者对自己的谦称,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自责的情绪。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久离家乡的不快和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中原”通常指的是黄河流域,即古代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这里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寄托。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离乡背井、踏上旅途的心情,“慨然”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舍,而“劫劫”则形容了旅途中的艰难和曲折。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险,“穷山”指的是偏远且贫瘠的山区,而“虎狼”则象征着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这两句回顾了诗人过去奔波劳碌的生活,现在则是退隐田园,过起了平静的农耕生活。“昔者”意味着往昔,“闭门”则表明了对外界的隔绝。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自足与满足,“蚕谷”指的是养蚕获取丝绸的生计,而“如此已十年”则说明了这种生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思念和对个人处境的感慨,“缅怀”意味着深切的记挂,而“草草”则形容了一种仓促和忙碌。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这两句通过身体上的感觉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和沉重,“坚卧”指的是躺卧而不愿起身,“芒刺”则比喻着心中的忧虑和痛苦。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简单满足和对友情的珍视。“布衣食肉”代表了平淡的生活,而“交口言”则表达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一些事情保持沉默,不急于向外界申辩或诉说。“默默”形容了一种沉静,“未可遽”则强调了一种谨慎。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进入都城(长安,即今西安)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某些现实状况。“藩镇”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军事设防,而“皆达官”则意味着这些地方的官员都很有能力和影响力。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长安遇见傅侯后,希望能够倾诉心中的忧虑和苦楚。“逢”是古代的一个姓氏,这里指的是傅侯,“说肺肝”则比喻着深切的交流和沟通。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自己晚年贫穷的地位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的接受和宿命论的态度。“贫贱”指的是贫困和低贱,“不复苦自叹”则表明了对过去的放下。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这两句通过比喻来表达诗人对于世俗荣华的看破和超脱。“浮云”象征着无常和虚幻,而“过长天”则形容了一种永恒和深远。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这两句表露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某些事物的思索和困惑,“中怀”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感受,而“惝恍”则形容了一种迷茫和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世间不公和偏见的无奈,以及对真理被忽视的感慨。“排斥”意味着排除和反对,而“仅得存”则表达了一种幸存的侥幸。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进入秦地(今陕西一带)时所见到的丰收景象,“大麦黄满田”形容了一片金色的麦田,显示出当地农业的繁荣。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能够吃饱饭而感到欣慰和关切,“为君”指的是诗人的这种情感是为了国家和君主,而“喜不眠”则形容了一种高兴到难以入睡的程度。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这两句写出了对朝廷军队强盛的情景,“禁军”指的是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军队,而“仰此填其咽”则比喻着这些军力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民众的安宁。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这两句描述了边疆民族长期以来没有叛乱的情况,“西蕃”指的是西方的少数民族,而“老贼”则形容了一种狡猾且经验丰富的对手。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士兵得到足够粮食后能够英勇作战的信心,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愿意为此事承担责任和风险。“士饱”指的是士兵们有充足的粮食,“吾宁为之先”则表明了一种主动承担的态度。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这两句写出了傅侯位于西方,而皇帝对于东部边疆的担忧。“傅侯”指的是之前提到的傅侯,“天子”则是对皇帝的尊称。

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了《出塞》一诗中的主要情感和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边塞生活、政治现实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