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落木自折,缚株不去枝
出处:《负薪》
明 · 释函是
冬月不积薪,春来雨淋漓。
新木烟熢熢,犹胜无薪炊。
三旬闭岩谷,日出仍稀微。
人力向青林,候化宜先时。
荷笠行云中,脚下从水泥。
错过讵复忆,迄今且奚为。
斧落木自折,缚株不去枝。
四顾志欲满,横千随人归。
一回忙里得,寒暑宁再违。
新木烟熢熢,犹胜无薪炊。
三旬闭岩谷,日出仍稀微。
人力向青林,候化宜先时。
荷笠行云中,脚下从水泥。
错过讵复忆,迄今且奚为。
斧落木自折,缚株不去枝。
四顾志欲满,横千随人归。
一回忙里得,寒暑宁再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积雪未消,春雨连绵的情景下,一位僧人(或隐士)在山中负薪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冬月不积薪,春来雨淋漓”两句,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环境的变化,预示着生活所需物资的匮乏。
接着,“新木烟熢熢,犹胜无薪炊”一句,对比了虽有新木但无法立即利用的情况,与无薪炊煮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资源的珍惜和无奈。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山中闭门不出,等待自然界的“候化”(即自然规律)来提供帮助,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
“荷笠行云中,脚下从水泥”描绘了僧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行走,脚下的道路泥泞不堪,形象地展示了负薪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而“错过讵复忆,迄今且奚为”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对当前处境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斧落木自折,缚株不去枝”、“四顾志欲满,横千随人归”、“一回忙里得,寒暑宁再违”等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场景,展现了僧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得以在忙碌中找到生活的节奏,不再受季节更替的束缚,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坚韧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