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路萧萧,千里津梁一线遥
出处:《秋日即景二首》
清 · 洪繻
秋风飒飒路萧萧,千里津梁一线遥。
野燎明虚霜后猎,烟船暗泊港边潮。
拂云楼阁琉璃海,如砺关山铁索桥。
毕竟何人铭坐领?西洲李特已寥寥。
野燎明虚霜后猎,烟船暗泊港边潮。
拂云楼阁琉璃海,如砺关山铁索桥。
毕竟何人铭坐领?西洲李特已寥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沉思。
首句“秋风飒飒路萧萧”,以飒飒秋风和萧瑟之路,渲染出秋天的凉爽与寂寥,为全诗定下基调。接着,“千里津梁一线遥”一句,通过“千里”与“一线”的对比,展现出道路的漫长与遥远,仿佛连接着天边,引人遐想。
“野燎明虚霜后猎,烟船暗泊港边潮。”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野火在霜后的田野上燃烧,照亮了空旷的大地;而远处的船只在港口边静静地停泊,水面上泛起的波纹与岸边的潮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拂云楼阁琉璃海,如砺关山铁索桥。”这两句则将视角提升至更高层次,楼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琉璃般晶莹剔透;而关山上的铁索桥,则在风雨中显得坚韧不拔,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坚韧。
最后,“毕竟何人铭坐领?西洲李特已寥寥。”这一问句,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拉回对历史的思考。他似乎在询问,究竟是谁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然而,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曾经辉煌的人物,如西洲的李特,如今却已寥寥无几,只剩下他们的故事在人们口中流传。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