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出处:《代香山寺老僧答》
明 · 李攀龙
老僧何处来迎客,身无袈裟足无舄。
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
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
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
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綵丈晴连鹦鹉林,宫娥晚傍蟾蜍石。
侍从求看贝叶编,焚香再拜开琳碧。
我往能言西域文,珠函为取华严译。
自复悬灯香炉峰,君其问腊庭中柏。
何曾马绕招提鸣,未见沙门畜四兵。
突厥公然驰赤县,湖外秋风笳吹声。
犹疑穷谷岂遽至,已闻野哭尸纵横。
裹创被血窜榛棘,问之不答惨且惊。
须臾马驼蔽陵壑,三骑五骑擐长缨。
抨弓北岭饮南涧,骄气直欲凌欃枪。
一骑常驱百汉人,一人常联二骑行。
翻身仰射罘罳落,束茅纵火烧朱甍。
岂无卓锡笞其背,佛力不祐人心倾。
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亦是官军入援急,匈奴飏去归其营。
匍匐渐从草莽出,昼伏夜走同狐鼪。
衣钵荡尽微躯在,性命真如飞鸟轻。
丈人岂愿闻丧乱,神州岂宜有战争。
故人更邀住庐岳,万乘垂衣右北平。
燕中耆旧寄书说,早晚单于和议成。
语罢空林转萧瑟,茫茫天地终何情。
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
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
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
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綵丈晴连鹦鹉林,宫娥晚傍蟾蜍石。
侍从求看贝叶编,焚香再拜开琳碧。
我往能言西域文,珠函为取华严译。
自复悬灯香炉峰,君其问腊庭中柏。
何曾马绕招提鸣,未见沙门畜四兵。
突厥公然驰赤县,湖外秋风笳吹声。
犹疑穷谷岂遽至,已闻野哭尸纵横。
裹创被血窜榛棘,问之不答惨且惊。
须臾马驼蔽陵壑,三骑五骑擐长缨。
抨弓北岭饮南涧,骄气直欲凌欃枪。
一骑常驱百汉人,一人常联二骑行。
翻身仰射罘罳落,束茅纵火烧朱甍。
岂无卓锡笞其背,佛力不祐人心倾。
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亦是官军入援急,匈奴飏去归其营。
匍匐渐从草莽出,昼伏夜走同狐鼪。
衣钵荡尽微躯在,性命真如飞鸟轻。
丈人岂愿闻丧乱,神州岂宜有战争。
故人更邀住庐岳,万乘垂衣右北平。
燕中耆旧寄书说,早晚单于和议成。
语罢空林转萧瑟,茫茫天地终何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香山寺老僧在战乱中的生活境遇与心境,充满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通过老僧的遭遇,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与苦难。老僧身处动荡之中,失去了弟子,只能独自在空山中劳作。昔日的繁华与荣光,如黄金布施、大师说法,以及浮图中霄的天乐,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诗中提到的“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以及“浮图中霄天乐下”,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着,诗人描述了战乱的残酷,马匹在山谷间奔腾,士兵手持长缨,弓箭横飞,烽火连天,一片混乱。老僧的衣钵荡尽,仅存微躯,生命如同飞鸟般轻盈脆弱。这种描绘展现了战乱对个体生命的摧残。
然而,诗中也蕴含着对和平的向往。老僧希望“神州岂宜有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友人邀请老僧前往庐岳,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僧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