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浴石池延拄锡,鹤归瀛海影浮杯
化城亘古长如春,宝树千章郁寒翠。
寒翠当轩曙气新,蒲团竹几无纤尘。
日迎雪竹影在地,风送雨花香袭人。
玄峰上人抱高节,见性明心坐超忽。
几结三生石上缘,十年独饭山中蕨。
霹雳岩前旧径深,霜天朗月挂珠林。
窗前卧虎依禅寂,钵里降龙听梵音。
东房兀坐山中静,西竺傍通尘外境。
九陌春尘礼磬声,半空海色摇幡影。
天香满室定初回,遥指江南雪放梅。
鸦浴石池延拄锡,鹤归瀛海影浮杯。
野夫曾共西楼宿,竹外素烟茶已熟。
清风两翼共谈禅,愿作双松在深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玄峰上人的僧侣在名为寒翠轩的居所中的生活与心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翠轩内外的自然景观与氛围,以及居住于此的僧侣的修行生活。
首句“三山海上开,万木霜中悴”以壮阔的景象开头,暗示了寒翠轩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独特,同时通过“万木霜中悴”描绘出一片肃杀之气,为后续的场景转换铺垫。接着,“化城亘古长如春,宝树千章郁寒翠”两句,将寒翠轩内的环境描绘得生机盎然,宝树郁郁葱葱,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寒翠当轩曙气新,蒲团竹几无纤尘”进一步强调了寒翠轩内环境的清幽与纯净,晨光初照,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之气,蒲团与竹几的布置简洁而雅致,没有一丝尘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日迎雪竹影在地,风送雨花香袭人”,通过光影与香气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寒翠轩内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意境。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带来雨后花朵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玄峰上人抱高节,见性明心坐超忽”点出了玄峰上人的形象与精神境界,他坚守高尚的节操,内心清明,超然物外。接下来的“几结三生石上缘,十年独饭山中蕨”则描述了玄峰上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他在山中修行的孤独与坚定。
“霹雳岩前旧径深,霜天朗月挂珠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寒翠轩周边环境的壮丽与神秘。而“窗前卧虎依禅寂,钵里降龙听梵音”则以生动的比喻,表现了玄峰上人在修行中的专注与内心的平静。
“东房兀坐山中静,西竺傍通尘外境”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玄峰上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其内心的超脱与对世界的洞察。
“九陌春尘礼磬声,半空海色摇幡影”描绘了外界的繁华与喧嚣,与寒翠轩内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凸显了玄峰上人修行环境的独特与珍贵。
“天香满室定初回,遥指江南雪放梅”以“天香”象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表达了玄峰上人修行初成后的喜悦与期待,遥望江南,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
最后,“鸦浴石池延拄锡,鹤归瀛海影浮杯”通过自然界的动物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寒翠轩内外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修行者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野夫曾共西楼宿,竹外素烟茶已熟”回忆了过去与友人的相聚时光,竹林之外,茶香四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清风两翼共谈禅,愿作双松在深谷”以清风和双松为喻,表达了诗人与玄峰上人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宁静深谷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翠轩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玄峰上人修行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禅宗修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