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愁思怨恨多
出处:《拟行路难十八首》
南北朝 · 鲍照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
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
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
令我愁思怨恨多。
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
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
令我愁思怨恨多。
注释
君不见:你没看见,用于引起注意的说法。春鸟:春天的鸟儿。
初至时:刚到的时候。
百草:各种草木。
含青:蕴含绿意。
俱作花:都开放花朵。
寒风:冷风。
萧索:凄凉,这里指寒冷刺骨。
一旦至:一旦到来。
竟得几时:能有多少时间。
保光华:保持光彩美丽。
日月流迈:时间流逝。
不相饶:不停留,不宽容。
令我:使我。
愁思怨恨多:充满许多愁绪和怨恨。
翻译
你没看见春天鸟儿刚来时,各种草木蕴含绿意都竞相开花。寒冷的风突然到来,它们能保持鲜艳光彩多久呢?
时光匆匆流逝,从不宽容,让我心中充满愁思与怨恨。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作品,名为《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七)》。诗中通过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象和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间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鸟归来,各种草木都含着绿意,仿佛都化作了花朵,充满了生的活力。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了季节更迭中自然景象的易逝,寒风突然到来,一切美好的景色都可能被摧毁,诗人感叹这些美好能持续多久。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时间如流水般不断前进,不给人任何宽容的机会,这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体验,让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愁绪和怨恨。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美好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界无常变化时的人类渺小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