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全文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

出处:《省兵
宋 · 王安石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
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
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
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
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
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拼音版原文

yǒushěngbīngbīngshěngfēisuǒxiān

fāngjīnjiāngbīngchéngbiān

qiángōngsànhòufāngwánjiān

zhòngkàngguǎsuīwēiyóuxìngquán

jiāngfēicáiyòuzhuān

bīngshǎobàishúláiyǐnqínchuān

wànsuīěrshěngbīngdāngyuán

jiāoduòjiǔguīnéngtián

tiánsāngshíyóubīngrán

shěngbīngshíshīzhìyǒuhòuqián

wánggōngsuǒyóuyǒuyuèpiān

bǎiguānqínjiǎnláozhějiān

yóumíncǎosuìshúzàitiān

jiāngzhíshěngbīngguǒyǒunián

注释

省兵:减少军队。
将不择:将领的选择不拘一格。
兵乘边:边境的军事力量。
破散:溃败。
完坚:坚固的防守。
亢彼寡:以多对抗少。
骄惰:骄纵懒惰。
田:务农。
施置:安排。
七月篇:古代文献中的记载。
劳者:劳累的人。
游民:流浪者。
择将付以职:选择合适将领并赋予职责。
省兵果有年:减少军队确实带来好年景。

翻译

有人主张减少军队,但这不是首要之选。
如今将领的选择不拘一格,只看重边境的军事力量。
前方攻势已溃败,后方防守却坚固。
以多对少,即使危险也能保全。
将领没有才能,决策又不能独断。
兵少若失败,谁来接续?胡人入侵了秦川。
即使不至于这样,减少军队的理由何在呢?
军队骄纵懒惰已久,退回去怎能务农。
不种田也不养蚕,衣食如同战争般依赖。
减少军队并非无时无刻,需要适时安排。
王者功业由此开始,古已有记载。
百官节俭仁慈,劳累的人得以休息。
流浪者向往田园生活,丰收与否不由天定。
选择合适的将领赋予职责,减少军队确实带来了好年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省兵》。诗中的“客”指的是外来的军队或客卿,而“省兵”则意味着裁减军备。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时期应对军事问题的一种思考。

开篇两句“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表达了当有外来之势力提出裁减军队的建议时,这并非先前的考虑。紧接着,“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指出当前的将领并不精选,只是单纯依靠军事力量防守边疆。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描述了战争中前线被打败而后方还在勉强坚持的情况。接着,“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表明尽管面临危险,但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仍能幸运地保存实力。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批评了将领的能力不足,同时他们的建议也不被采纳。然后,“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则是说军队数量减少,战败的情形不断发生,而北方的胡人甚至能直接到达秦川(今陕西一带)饮马。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质疑如果不是这样,裁减军备又基于什么理由。“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则是说长期的骄奢与懒惰已经根深蒂固,即使回归家园,也难以从事农耕。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进一步指出不仅无法耕作,也无法种植桑树,以至于连基本的衣食问题都依赖军队来解决。紧接着,“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表达了裁减军备并非没有时机,而是需要审时度势,根据情况施行。

最后两句“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与“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表达了对君主功业的赞颂,以及官员们勤勉节俭、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并强调选择合适的将领来执行裁减军备的政策,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和内部治理的反映,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