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趋庭问遗逸,芦中休道更无人
出处:《送曾韬人太史归晋江省觐》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一时车马咽河津,继世论交意倍亲。
五岭旧阴棠树在,八闽归兴彩衣新。
江乡菊酒消长夜,驿路梅花放小春。
到日趋庭问遗逸,芦中休道更无人。
五岭旧阴棠树在,八闽归兴彩衣新。
江乡菊酒消长夜,驿路梅花放小春。
到日趋庭问遗逸,芦中休道更无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为友人曾韬人太史归乡省亲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归家之情的深切关怀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一时车马咽河津,继世论交意倍亲”描绘了友人归乡时的场景,车马不绝于途,河津为之阻塞,显示出归乡之人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即使是在离别之际,这份情谊也更加浓厚。
颔联“五岭旧阴棠树在,八闽归兴彩衣新”运用了典故,以“棠树”象征友人的家乡,暗示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如同穿上新彩衣一般,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同时,“五岭”和“八闽”分别指友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巧妙地点明了友人的归乡路线。
颈联“江乡菊酒消长夜,驿路梅花放小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乡后的景象。在江边的故乡,菊花酒助兴,消磨长夜,而驿路上的梅花在冬日里绽放,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友人归乡后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尾联“到日趋庭问遗逸,芦中休道更无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的期待与祝福。友人到了家,可以接近父母,询问家族中的隐逸之士,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同时,诗人也安慰友人,在归乡的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人归乡的喜悦与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