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出处:《入伏后三日》
宋 · 张耒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炽:极热。焰:火焰。
警:警示。
薄阴:轻淡的阴云。
晖:阳光。
沉:下沉, 黄昏。
纨:精细的丝织品。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引申为迅速。
盛衰:兴盛和衰落。
寻:寻找, 寻觅。
蓬茅:简陋的房屋。
慰:安慰。
翻译
炽热的火焰燃烧不息,足以熔化柔软的黄金。在清秋时节,微风带来一丝警觉,西风带来淡淡的阴霾。
太阳在正午时分光芒不停,转眼间已近黄昏。
华丽的齐纨(丝织品)并不值得长久欣赏,时光匆匆流逝如马疾驰。
盛衰更替并非独自发生,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即使是简陋的茅屋也有其美好的地方,也能安慰人的心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老火炽而焰,端能流弱金。” 这两句通过对比老火与熔金的形态,描绘了一种力度的递减,暗示着秋季气候的转凉,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中某种力量或激情的消退。
“清秋有微警,西风生薄阴。” 清秋之时,自然界给人的提醒是轻柔的,但不容忽视。西风带来的薄云,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也象征着某种预感或警示。
“日中无停晖,俯仰忽已沉。” 这里写的是白昼的阳光并没有长时间的停留,从正午到夕阳匆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种对光阴变化的观察,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齐纨不足玩,流景逝骎骎。” 齐纨,即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织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飞逝、无可挽回的感慨。
“盛衰宁独行,巾具密相寻。” 这两句则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抒写。在生命中盛与衰的交替之下,诗人选择了独自前行,同时也在寻找着那些能够陪伴自己的东西或记忆。
“蓬茅有佳处,亦足慰人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在贫贱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安慰心灵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