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衲僧九十馀,持戒常精洁全文

衲僧九十馀,持戒常精洁

出处:《念昔游四首 其三
宋 · 胡仲弓
昔游虎邱山,满天饱风雪。
毡帽骑款段,瘦岭衰草歇。
下马独支筇,十步八九蹶。
石路古木僵,铁花露土骨。
生公何在许,空堂挂明月。
衲僧九十馀,持戒常精洁
讲经石点头,奇哉广长舌。
我来欲参请,云无法可说。
有井无辘轳,归去心如渴。

注释

昔:过去。
游:游览。
虎邱山:虎丘山。
满天:满眼。
饱:充满。
风雪:风雪。
毡帽:羊毛帽子。
款段:小毛驴。
瘦岭:瘦削的山岭。
衰草:枯萎的草。
歇:停止。
筇:竹杖。
蹶:跌倒。
石路:石头路。
古木僵:枯木僵硬。
生公:生公说法的典故。
空堂:空荡的殿堂。
衲僧:穿衲衣的僧人。
持戒:遵守戒律。
精洁:严格而洁净。
广长舌:形容能言善辩。
参请:请求指点。
法:佛法。
辘轳:吊桶。
归去:离开。
心如渴:心情急切。

翻译

昔日游览虎丘山,满眼风雪扑面而来。
戴着毡帽骑着小毛驴,穿越瘦削山岭,衰败的草木显得更加荒凉。
下了马独自拄着竹杖,每走几步就跌倒几次。
古老的石路上,枯木僵硬,铁锈斑驳,露出泥土下的骨架。
生公如今何处?空荡的殿堂只有明月悬挂。
那年迈的和尚已九十多岁,持戒严谨,生活洁净。
他讲解佛经时,石头仿佛都点头赞同,他的舌头能讲出奇特的佛法。
我本想前来请教,却被告知无佛法可传授。
这里有口井却没有吊桶,离开时心中如饥似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游历虎邱山的记忆。首句“昔游虎邱山,满天饱风雪”展现了过去的旅程中,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接着,“毡帽骑款段,瘦岭衰草歇”描述了诗人穿着毡帽,骑着瘦弱的马匹,行走在荒凉的山岭上,衰草遍地。

“下马独支筇,十步八九蹶”写出了山路崎岖,诗人艰难前行,每走几步都要借助手杖。“石路古木僵,铁花露土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古老的树木僵硬,路面的石头裸露,仿佛可见岁月的痕迹。

诗人感叹:“生公何在许,空堂挂明月”,提及传说中的生公,暗示这里曾有人迹,如今只剩空荡荡的殿堂和明亮的月光。接下来,“衲僧九十馀,持戒常精洁”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戒律严谨,令人敬佩。

然而,诗人想要向僧人请教佛法,却被告知“云无法可说”,表达出一种求知不得的遗憾。最后,“有井无辘轳,归去心如渴”以井水无人汲引,比喻自己内心的干渴,表达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以及对佛法的向往与失落,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