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全文

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

出处:《燕市赠李涵初
明 · 韩上桂
长安一杯酒,半被荆高歠。
意气矗浮云,慨歌常激烈。
此意竟寥寥,忍向时人说。
今日骤见君,对面清霜冽。
一言足疏人,磊落有奇节。
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
毛发尚萧然,似冒燕山雪。
驰驱六十秋,未获奏奇捷。
此日托狂游,公卿咸慕悦。
救人不问报,千金等片叶。
一箭下聊城,侯封殊不屑。
邂逅觏韩生,把袂不忍绝。
便与叩当垆,如花娇宝靥。
索酒一尝之,杯乾情靡竭。
遂各叙平生,欲言中哽咽。
予少举孝廉,至今犹蹩躠。
曾一点龙门,曝鳃但流血。
箧底金常空,大半赈孤孽。
岂直李广穷,道迷翻挫折。
闻之共怆怀,高歌低片月。
骥老志未降,驹壮当腾越。
会合谅有时,岂必同一辙。
但取寸心存,宁论工与拙。
世事多模棱,两鼠私斗穴。
伯夷讵称廉,于陵未为洁。
休言跃冶金,且视腰间铁。
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
易水有时消,忧怀不可掇。
荆轲术本疏,渐离轻取灭。
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
醉后挥手辞,雄剑声不歇。

鉴赏

这首诗《燕市赠李涵初》是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李涵初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长安一杯酒,半被荆高歠”,以古代侠士荆轲和高渐离饮酒的故事起笔,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豪迈情怀。接下来的“意气矗浮云,慨歌常激烈”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激昂的情感交流,他们的意气如同飘浮的白云般高远,慷慨激昂的歌声常常充满激情。

“此意竟寥寥,忍向时人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交流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纯粹而深沉的情感交流可能难以被理解或认同。“今日骤见君,对面清霜冽”,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场景,尽管外界环境寒冷,但内心的温暖却如同夏日阳光。

“一言足疏人,磊落有奇节”,赞扬了李涵初的个性独特,言语中透露出的真诚和正直令人敬佩。“尝向辽东来,万马齐奔轶”,通过描述李涵初过去的经历,展现了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毛发尚萧然,似冒燕山雪”,进一步描绘了李涵初坚韧不拔的形象,即使经历了风霜雪雨,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驰驱六十秋,未获奏奇捷”,表达了李涵初虽历经多年努力,但尚未取得显著成就的遗憾。

“此日托狂游,公卿咸慕悦”,描述了李涵初在某次聚会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在场公卿的赞赏。“救人不问报,千金等片叶”,赞扬了李涵初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无怨无悔。

“一箭下聊城,侯封殊不屑”,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展示了李涵初的不屈不挠和对荣誉的淡泊态度。“邂逅觏韩生,把袂不忍绝”,表达了诗人与李涵初相遇时的激动和不舍之情。

“便与叩当垆,如花娇宝靥”,描绘了两人相谈甚欢的场景,如同美酒佳肴般令人回味无穷。“索酒一尝之,杯乾情靡竭”,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即使酒尽情未尽。

“遂各叙平生,欲言中哽咽”,表达了两人在交谈中回忆往事时的感慨和感动。“予少举孝廉,至今犹蹩躠”,诗人自述年轻时的仕途坎坷,至今仍未能达到理想境界。“曾一点龙门,曝鳃但流血”,比喻自己虽有才华,但命运多舛,屡遭挫折。

“箧底金常空,大半赈孤孽”,说明诗人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仍尽力帮助孤儿寡母。“岂直李广穷,道迷翻挫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也暗含对理想的坚持。

“闻之共怆怀,高歌低片月”,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高歌低吟,共同感叹生活的不易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骥老志未降,驹壮当腾越”,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年岁已高,仍怀有壮志未酬之心;而年轻时的骏马则应奋力奔跑。

“会合谅有时,岂必同一辙”,诗人认为虽然道路不同,但最终总会相遇。“但取寸心存,宁论工与拙”,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真诚比技巧更重要。“世事多模棱,两鼠私斗穴”,比喻世事复杂,是非难辨,如同两只老鼠在洞穴中争斗。

“伯夷讵称廉,于陵未为洁”,通过引用古代贤人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标准的思考。“休言跃冶金,且视腰间铁”,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应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价值。

“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的评价。“易水有时消,忧怀不可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忧伤。

“荆轲术本疏,渐离轻取灭”,通过引用荆轲和高渐离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行为的理解。“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强调了正义的重要性,不应为了个人私利而行侠仗义。

“醉后挥手辞,雄剑声不歇”,描绘了诗人与李涵初分别时的情景,虽然心中充满不舍,但依然保持了豪迈与洒脱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道德、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