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未夕求安寝,才晓思美膳全文

未夕求安寝,才晓思美膳

出处:《不朽
清 · 李宪乔
古人志不朽,到今朽者半。
何况本无志,其朽宁须问。
少小尚奇伟,盛壮转庸漫。
未夕求安寝,才晓思美膳
不知竟百年,役此得毋倦。
喧喧车马会,沸沸丝竹燕。
相看如聚沙,转眼已风散。
问我何挟持,中夜常感叹。
早达输邓禹,固穷愧原宪。
不朽藉文字,所托良有限。
若更逐靡靡,已矣何足算。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宪乔的《不朽》诗,以议论和自省的方式探讨了人生价值与不朽的追求。首句“古人志不朽”开篇,引出对古人高尚追求的赞美,然而紧接着“到今朽者半”则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许多人的理想并未持久。诗人反思自己,“何况本无志”,承认自己缺乏坚定的追求,进而描述了从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到成年后趋于平庸的生活状态。

诗中“未夕求安寝,才晓思美膳”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流露出对光阴虚度的感慨。“喧喧车马会,沸沸丝竹燕”则描绘了世俗的热闹与浮华,暗示这些繁华转瞬即逝。“问我何挟持,中夜常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感叹,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进行反思。

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人物邓禹(东汉名臣)和原宪(孔子弟子,以贫贱自守闻名)相比,表达出早年未能像邓禹那样早达高位的遗憾,以及对自己未能坚守贫困如原宪的惭愧。他认识到,真正的不朽并非来自权位或物质,而是通过“文字”来流传,但这种寄托是有限的。

最后两句“若更逐靡靡,已矣何足算”表达了对追求世俗享乐的否定,认为那样的生活并不值得称道。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不朽追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