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散落亦已久,是编颇得十八九
出处:《书紫微集后》
宋 · 赵蕃
诗家初祖杜少陵,涪翁再续江西灯。
陈潘徐洪不可作,阃奥晚许东莱登。
遗书散落亦已久,是编颇得十八九。
景公千驷何足云,伯夷垂名端不朽。
陈潘徐洪不可作,阃奥晚许东莱登。
遗书散落亦已久,是编颇得十八九。
景公千驷何足云,伯夷垂名端不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杜少陵:指杜甫,字子美,被尊为诗圣,世称少陵野老。涪翁:指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
陈潘徐洪:泛指宋代其他著名诗人。
东莱:指黄庭坚,因其晚年居住在东莱(今山东莱州)。
遗书:遗留下来的著作。
十八九:指大部分,接近全部。
景公: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伯夷:商朝末年的孤竹君之子,以不食周粟而闻名,象征高洁的节操。
翻译
诗坛开山鼻祖杜甫,涪翁继承了他的江西诗风。陈、潘、徐、洪这些诗人无法相比,晚期才允许东莱先生崭露头角。
他的遗作散失已久,但这本书却保留了他大部分精华。
景公的千辆马车算得了什么,伯夷的名声永垂不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诗坛两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对《紫微集》的评论。首句提到杜甫,被誉为诗家初祖,接着提到黄庭坚(涪翁),他在江西诗派中延续了杜甫的传统。诗人认为陈师道、潘大临、徐俯等人的风格难以企及,而推崇晚辈陆游(东莱)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诗中提到《紫微集》虽然散失久远,但此编选辑的作品能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已算得上是精华中的大部分。诗人以齐景公的千乘车马财富与伯夷的清名相比,强调真正的文学价值在于作品能否长久流传,而非物质的丰厚。因此,《紫微集》虽散佚,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如同伯夷的美名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