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桧令终真幸矣,何须接踵贵吊攸
出处:《耄志十首 其九》
宋 · 刘克庄
卫王自谓过伊周,奕叶珥貂何足酬。
四世五公禁太盛,六卿三家僣有由。
地寒曾为国远虑,天高未察臣志谋。
京桧令终真幸矣,何须接踵贵吊攸。
四世五公禁太盛,六卿三家僣有由。
地寒曾为国远虑,天高未察臣志谋。
京桧令终真幸矣,何须接踵贵吊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耆志十首》的第九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卫王的自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和个人功业的反思。
“卫王自谓过伊周,奕叶珥貂何足酬。”这里借用古代诸侯之间赠送珍宝以示友好之情,暗指卫王自认为已经超越了伊尹、周公这样的圣贤,但即使如此,也觉得奚叶(一种珍贵的动物皮毛)和珥貂(貂皮)等礼物不足以回报他的功业。
“四世五公禁太盛,六卿三家僣有由。”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权势极盛、官职层层相承的家族背景,其中“四世五公”和“六卿三家”可能指的是特定的贵族或官宦之家,而“禁太盛”则暗示这种权力过于集中,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地寒曾为国远虑,天高未察臣志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长远考虑的关心以及个人忠诚和策略的无从展示。这里的“地寒”象征着严峻的形势,“天高”则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京桧令终真幸矣,何须接踵贵吊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在朝廷中得到承认和重用的庆幸,并且认为既然已经得到了这样的荣耀,就不需要再去追求那些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这首诗通过卫王的自述,展现了一种深谋远虑、功业与政治智慧并重的复杂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批判和个人在其中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