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全文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宋 · 范成大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
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
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
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
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但愿瘦筇缘未断,会把莲峰分一半。

注释

天台:地名,指天台山。
莲华峰:山峰名,象征高洁。
幽人:隐士,指诗人自己。
庵人:修行者,指归隐生活的人。
樵苏:砍柴和割草,代指日常生活。
煖团蒲:温暖的蒲团,修行者的坐具。
瘦筇:细竹杖,常用于行走。
莲峰:再次提及,象征理想或修行之地。

翻译

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莲华峰矗立群峰之巅。
在莲华峰前建屋,屋檐仿佛触手可及,只有隐士独自来去。
二十年间云游湖海,归来后选择在此居住修行。
满山野菜供我食用,屋旁长松环绕,如同邻居一般。
丹书秘籍装满云笈,庆幸无需与外界交往。
清晨石上燃香,此刻天地万物和谐共融。
我年老力衰,砍柴做饭已力不从心,但还能陪伴着暖炉。
只愿竹杖相伴之情不断,或许能共享莲峰的一半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描绘了天台山莲华峰上的一处庵庐,以及庵主毛君先生的隐居生活。首句“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展现了莲华峰的高峻与独特地位。接下来,“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描绘了庵庐的简朴和主人的超然孤寂。

“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叙述了毛君先生的游历经历,回归后选择在此安居。诗中“漫山苦荬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的质朴,苦荬菜遍野,长松作伴。

“丹诀三千满云笈,往来且喜无交涉”暗指毛君先生可能修习道家秘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最后两句“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天地皆欣合”描绘出早晨静谧的禅修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赞美。结尾“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诗人自谦年老体弱,但仍希望能陪伴好友,表达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赞美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体现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