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从和靖祠前见,柳绕苏公堤上栽
出处:《过杭州览古》
明 · 汪广洋
浙江亭下水如苔,曲几閒窗面面开。
山势不移天阙在,潮头偏逐海门来。
梅从和靖祠前见,柳绕苏公堤上栽。
知是国初全盛日,满城丝竹沸楼台。
山势不移天阙在,潮头偏逐海门来。
梅从和靖祠前见,柳绕苏公堤上栽。
知是国初全盛日,满城丝竹沸楼台。
鉴赏
此诗描绘了杭州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句“浙江亭下水如苔”,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浙江水波荡漾,仿佛覆盖着一层绿苔,展现出水色的清澈与生机。接着,“曲几閒窗面面开”一句,通过描绘亭中曲几与闲窗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杭州美景的沉醉与欣赏。
“山势不移天阙在,潮头偏逐海门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山势稳固,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另一方面则描绘潮水奔腾,展现自然力量的壮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思考。
“梅从和靖祠前见,柳绕苏公堤上栽”则将视线转向人文景观,通过提及和靖祠与苏公堤,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与文化遗迹,展现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靖祠与苏公堤作为历史地标,不仅承载了文人墨客的足迹,也成为了后人追思与缅怀的场所。
最后,“知是国初全盛日,满城丝竹沸楼台”两句,通过想象杭州在国初全盛时期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向往。丝竹之声与沸腾的楼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与艺术气息的城市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杭州作为江南名城的独特魅力与历史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杭州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辉煌的感慨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