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合流三百里,直下富沙如撚指
溪东披拽缆过西,千丈春风怒涛起。
香轮不解碾清江,造舟贯索成河梁。
年年麦熟梅欲黄,连城千里皆波光。
淳熙太守忧溱洧,问津日夜思无计。
老农叉手愿鸠工,叠石中流使民济。
金珠卖价不计缗,镌瑕断梓功方成。
功成燕雀贺新屋,炳然万栋辉丹青。
插天螮蝀横江尾,下压寒潭碧无底。
市声不到画梁间,秋色尽归朱箔里。
我行一月无风波,今朝醉眼翻青罗。
金鳌背路客挥?,玉虹跨浪舟飞梭。
石唇喷尽寒崖雪,雪中电掣金蛇赤。
两岸楼头将相家,八州车马神仙客。
人言辟人推政平,故此特以平政名。
我闻政事平如水,水到不平还作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撚指:比喻水流之急。春风怒涛:形容春风吹起的波涛汹涌。
贯索:用绳索贯穿。
淳熙:南宋孝宗年号。
辟人:避开人群,指治理政务。
平政:政治清明,公正公平。
翻译
建水长流三百里,如同手指捻沙般直下富沙。溪东船只牵引过西,千丈春风吹起汹涌波涛。
香轮无法磨洗清澈江水,造桥索链连接成河上的桥梁。
每年麦熟梅子黄时,千里相连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
淳熙太守忧虑溱洧河,日夜思索却无良策。
老农双手交叉,希望集合工匠,堆石中流以助百姓渡河。
金珠售价高昂,不惜代价完成工程,犹如镌刻瑕疵的梓木。
工程竣工,燕雀欢庆新屋,万栋光芒照耀如丹青。
彩虹横跨江面,尽头压在深不可测的寒潭。
市井喧嚣远离画梁,秋意全融入朱红色的帘幕。
我行了一个月无风无浪,今日醉眼看世界如青罗。
巨鳌背负行人,玉虹跨过浪花,舟行如梭。
石嘴喷出寒崖积雪,电闪雷鸣中金蛇赤红。
两岸楼阁显贵人家,八方车马汇聚神仙之客。
人们传言他公正无私,因此以‘平政’之名流传。
我听说他的政事如水平静,但有不平时水也会发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山川景象,充满了动人心魄的画面和深邃的思想。诗人以其非凡的才华,将平政桥这一实景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使得桥梁与江水、山峦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
"建水合流三百里,直下富沙如撚指。溪东披拽缆过西,千丈春风怒涛起。" 开篇即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江河汇聚、奔腾不息的壮观,水势之猛烈宛如千丈春风,给人以无限遐想。
"香轮不解碾清江,造舟贯索成河梁。年年麦熟梅欲黄,连城千里皆波光。" 接下来,诗人笔触轻盈地描绘了桥的建造和春意盎然的景象,其中“香轮不解碾清江”一句,既表达了水流的清澈,又透露出桥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淳熙太守忧溱洧,问津日夜思无计。老农叉手愿鸠工,叠石中流使民济。" 诗人通过对古时太守和老农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于民众福祉的关怀,以及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智慧与勇气。
"金珠卖价不计缗,镌瑕断梓功方成。功成燕雀贺新屋,炳然万栋辉丹青。" 这几句诗描写了建桥的艰辛和成果,以及民众对此工程的喜悦与赞誉。
"插天螮蝀横江尾,下压寒潭碧无底。市声不到画梁间,秋色尽归朱箔里。" 诗人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了桥梁的雄伟,以及它如何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我行一月无风波,今朝醉眼翻青罗。金鳌背路客挥?,玉虹跨浪舟飞梭。" 最后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旅途平安以及桥梁带来的便利的喜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通过对平政桥这一实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人民福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