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全文

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

明 · 庞尚鹏
颓流谁更问回澜,涉世空劳作说难。
短褐有怀怜杞国,尺书无路达长安。
谏垣敢避雷霆近,帝德原同天地宽。
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的《闻曹谏议抗疏改官次韵书感话》。诗中表达了对曹谏议抗疏改官行为的感慨与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无奈。

首句“颓流谁更问回澜”,以“颓流”比喻社会风气的衰败,而“回澜”则象征着希望与变革的力量。诗人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谁会去追寻和呼唤改变?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

接着,“涉世空劳作说难”一句,点明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试图通过言语来推动变革的艰难。这里既有对曹谏议行为的肯定,也暗含了对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在面对变革时无力感的感慨。

“短褐有怀怜杞国”一句,借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短褐,即粗布衣裳,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诗人以此表达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

“尺书无路达长安”则进一步强调了信息传递的困难,长安在这里象征着权力中心或理想中的正义之地。诗人感叹即使有心声想要传达给最高层,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体现了社会沟通渠道的不畅。

“谏垣敢避雷霆近,帝德原同天地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曹谏议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皇帝的胸怀之广,能够容纳谏言。这里的“谏垣”指的是谏官所在的官署,而“雷霆”则比喻皇帝的权威。

最后,“明烛卷帘看疏草,忽惊炎海夜生寒”描绘了一幅画面:在明亮的烛光下,诗人卷起窗帘,注视着窗外的稀疏草木,却突然感到如同夏日夜晚的寒冷。这既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了即便在看似光明的环境中,也可能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阴冷与危机。

整首诗通过对曹谏议行为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