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旬阴雨无聊甚,莫怪经春不出城
出处:《写怀和答何柘湖二首》
明 · 孙承恩
宦达愁闻说上京,茅斋赢得梦魂清。
山人习静教调气,衲子谈空苦废情。
狂死刘伶常荷锸,闲来戴老去听莺。
兼旬阴雨无聊甚,莫怪经春不出城。
山人习静教调气,衲子谈空苦废情。
狂死刘伶常荷锸,闲来戴老去听莺。
兼旬阴雨无聊甚,莫怪经春不出城。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宦达愁闻说上京”,点明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不满与疲惫,听到京城的消息便感到忧愁。接着,“茅斋赢得梦魂清”一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简陋的茅屋中,心灵得以清净,梦境也变得安宁。
“山人习静教调气,衲子谈空苦废情”两句,通过对比山人(隐士)与衲子(和尚)的生活方式,强调了诗人对宁静与修行的追求。山人通过习静调气寻求内心的平和,而衲子则通过谈论佛法来净化情感,但都显得过于单调或缺乏情感的交流。
“狂死刘伶常荷锸,闲来戴老去听莺”引用了刘伶的典故,刘伶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饮酒著称,常携带铁锹,表示随时准备埋葬自己,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诗人在这里借刘伶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放纵与超脱。同时,“闲来戴老去听莺”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最后,“兼旬阴雨无聊甚,莫怪经春不出城”表达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让诗人感到无聊,因此他选择留在城市中,而不是外出。这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环境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妥协,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