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
出处:《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六》
唐 · 陈陶
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
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注释
麟凤:比喻有德行或才能的人。翔蛰:飞翔和潜伏,象征变化多端。
圣贤: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明卷舒:明白书卷的内容,指通晓学问。
哀哉:感叹词,表示悲哀或惋惜。
嵇叔夜:指嵇康,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智不及鶢鶋:鶢鶋是小型水鸟,这里用来形容智力较低的生物,暗示嵇康的智慧被贬低。
翻译
麒麟凤凰能识别飞翔和潜伏的生物,圣贤之人能洞悉书卷的深意。可悲啊,嵇叔夜的智慧竟不如那些小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作品,名为《续古二十九首(其十六)》。以下是对这四句诗的鉴赏:
首先,“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美好图景。麟和凤都是古代传说中祥瑞的动物,比喻着高洁与卓越;“翔蛰”则象征着才智之人能够识别真正的英雄或伟大人物。而“圣贤明卷舒”,则形容那些被尊为圣贤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教诲就像打开的书卷那样清晰可见。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人格和知识的向往。
接着,“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两句,则是诗人陈陶对于历史人物嵇康(嵇叔夜)的感慨。嵇康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但因为直言不讳最终遭遇不幸。这里,“智不及鶢鶋”则是一个比喻,鶢鶋是一种传说中能够辨别忠奸的鸟,陈陶借此表达嵇康虽然聪明却未能预见到自己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人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才智与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