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全文

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

出处:《三大士殿
明 · 胡应麟
普贤肇峨眉,示迹惟西方。
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
猗与观世音,普陀实吾乡。
胡为三大士,鼎足偕兹堂。
吾闻维摩室,方丈罗八荒。
须弥眇一芥,诸佛同行藏。
况兹三如来,功德侔三光。
秉心佐迦文,并起悬津梁。
青狮负璎珞,白象衔珠珰。
千亿昭化身,大悲浩难量。
区区南赡洲,勺水军持将。
杨枝洒甘露,涓滴回枯肠。
我来重瞻拜,感叹殊未央。
善才一童子,百十参慈航。
峨峨兜率天,不改帝释疆。
胡为滞五浊,尘土纷彷徨。
逝将去人世,谢此浮名缰。
他时会解脱,说法酬空王。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题为《三大士殿》,通过对普贤、文殊、观音三位佛教中尊崇的大士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特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三大士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追求。

首句“普贤肇峨眉,示迹惟西方”开篇点出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的示现,强调其西方净土的象征意义。接着“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描绘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的显现,五台山以其清凉著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随后“猗与观世音,普陀实吾乡”赞美观音菩萨在普陀山的居所,普陀山被视为观音的道场,是信徒心中的圣地。

“胡为三大士,鼎足偕兹堂”则以三大士并立的形象,象征佛法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佛教的殿堂。接下来,“吾闻维摩室,方丈罗八荒”提到维摩诘居士的居所,虽小却能包容八荒,寓意佛法的广大无边。

“须弥眇一芥,诸佛同行藏”通过对比须弥山与一芥之微,强调佛法的深奥与广大,诸佛皆在其间同行。紧接着“况兹三如来,功德侔三光”进一步赞扬三大士的功德,比肩日月星辰,光辉照耀。

“秉心佐迦文,并起悬津梁”表达了三大士在佛法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如同桥梁,连接众生与真理。青狮、白象、化身等意象,分别代表力量、智慧与慈悲,凸显三大士的多重特质。

“区区南赡洲,勺水军持将”以南赡部洲的象征,表达佛法的普遍性与影响力,即使是一勺水也能成为传递佛法的工具。“杨枝洒甘露,涓滴回枯肠”则比喻佛法如同甘露,滋润心灵,使枯萎的心灵得以复苏。

最后,“我来重瞻拜,感叹殊未央”表达了诗人对三大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深奥智慧的赞叹。善才童子的参拜,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延续。诗中“峨峨兜率天,不改帝释疆”描绘兜率天的庄严,帝释天作为天界之主,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变。

“胡为滞五浊,尘土纷彷徨”表达了对世间烦恼的反思,以及对解脱的渴望。“逝将去人世,谢此浮名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向往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他时会解脱,说法酬空王”则预示着未来的解脱与对佛法的传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大士的赞美,展现了佛教中对智慧、慈悲与解脱的追求,以及对佛法深远影响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