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况乃四十指,举族无一残全文

况乃四十指,举族无一残

出处:《送郑叔车还乡
明 · 张孟兼
晚秋气始肃,远客早知寒。
登舻越重河,长路浩漫漫。
郑君去故国,水宿更风飧。
因兹搆沈绵,伏枕在江干。
昔年仕朝簪,济济仪鹓鸾。
有子长阶庭,娟娟秀芝兰。
兵压隔温凊,恨不生羽翰。
流言日纷起,念之热肺肝。
燕山尚冰霰,汴水犹波澜。
既忧滫瀡阙,复恐衣裳单。
未知亲定所,岂悼行路难。
愿学朱寿昌,历访遍川蛮。
望云朝屡怅,见月宵永叹。
睽违十五载,梦寐何时安。
一旦遇中途,两恨共相看。
阿儿悲且喜,揾泪不能乾。
阿父病随愈,倾倒为汝欢。
细询尽故旧,相语夜向阑。
几人乱离后,骨肉能尔完。
况乃四十指,举族无一残
会当返故里,高堂舞斑斓。
因事尚留滞,遣子先往观。
急归报尊长,庶使众心宽。
忝予同乡邑,羡伊子职殚。
移忠谅由孝,踵美登王官。
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
好将丹一寸,书入青琅玕。

鉴赏

这首明代张孟兼的《送郑叔车还乡》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送别友人郑君回乡的情景。诗中寓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怀,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首联“晚秋气始肃,远客早知寒”点出时令与离别氛围,秋意渐浓,远行者已感寒冷。接着,“登舻越重河,长路浩漫漫”写郑君舟行过重重河流,路途遥远而漫长。

诗人回忆自己昔日仕途得意,家庭和睦,“昔年仕朝簪,济济仪鹓鸾”,儿女皆如芝兰般秀美。然而战乱使他们分离,无法常相聚首,“兵压隔温凊,恨不生羽翰”。流言四起,诗人内心忧虑,想象燕山冰雪、汴水波涛,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自己的无奈。

诗人希望效仿朱寿昌寻亲的忠诚,遍寻友人故乡,“愿学朱寿昌,历访遍川蛮”。夜晚望云思亲,相见无期,分离十五载,心中充满惆怅。“一旦遇中途,两恨共相看”描绘了重逢时的复杂情感。孩子悲喜交织,诗人病痛稍愈,只为孩子欢颜。诗人询问故旧,感叹乱世中骨肉团圆的不易,家族幸存无缺。

诗的尾联表达了回归故乡的决心,期待家族团聚的欢乐场景,并让儿子先行探视,以宽慰众人。诗人羡慕友人子职尽责,称赞其孝行可移至忠,期待他能继续光大家族荣耀。最后以“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象征美好前景,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以“好将丹一寸,书入青琅玕”寄语友人,寓意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