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
出处:《感遇十首》
清 · 戴亨
埏埴随大造,结沫亦已危。
人命如朝露,人心若阳晖。
阳晖酷煎曝,朝露宁不晞。
蜉蝣延刻晌,蝼蚁营寸壤。
宁知不崇朝,方作百年想。
人生无智愚,同入梦中趋。
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
富贵乐难久,贫贱亦须臾。
万象不停睫,荣悴何足吁。
所以古至人,离幻保真如。
况我年半百,秋霜满鬓须。
此身非我有,身外何所须。
人命如朝露,人心若阳晖。
阳晖酷煎曝,朝露宁不晞。
蜉蝣延刻晌,蝼蚁营寸壤。
宁知不崇朝,方作百年想。
人生无智愚,同入梦中趋。
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
富贵乐难久,贫贱亦须臾。
万象不停睫,荣悴何足吁。
所以古至人,离幻保真如。
况我年半百,秋霜满鬓须。
此身非我有,身外何所须。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亨的《感遇十首(其十)》。诗中以“埏埴随大造,结沫亦已危”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生灭的自然规律,如同陶土随造物主的意志形成,泡沫也终将消散。接着,“人命如朝露,人心若阳晖”,将人的生命比作短暂的朝露,而人心则如同炽热的阳光,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阳晖酷煎曝,朝露宁不晞”,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下来,“蜉蝣延刻晌,蝼蚁营寸壤”,通过昆虫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接着提出疑问:“宁知不崇朝,方作百年想?”意即人们往往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却常常梦想着长寿。
“人生无智愚,同入梦中趋”,指出无论聪明还是愚笨,人类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如同进入梦境一般。接下来,“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强调了生命的虚幻本质,即使在梦中拥有的一切,最终也会化为虚无。
“富贵乐难久,贫贱亦须臾”,揭示了财富与地位的无常,无论是富足还是贫穷,都无法长久保持。最后,“万象不停睫,荣悴何足吁”,感叹世间万物变化之快,荣华与衰败都不值得过分忧虑或欣喜。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物质世界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