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全文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

出处:《还乡杂诗
清 · 高望曾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
下马读残碑,道旁小歇息。
乡人荷担来,累累此何物。
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
为言荒村中,狼藉无人恤。
官局论斤买,易米计亦得。
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
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
荒冢何纷纭,千魂共一穴。
岂无忠与贞,岂无豪与杰。
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
俯首念妻孥,泪下衣襟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所见的荒凉景象和人间惨状。首句“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展现了山中的寂静与危险,暗示了人烟稀少和环境恶劣。诗人下马阅读残破的碑文,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好奇与沉思。

接下来,诗人遇见了肩挑重物的乡人,担子里骇人的内容揭示了村庄的贫困和死亡的普遍存在。“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令人触目惊心,揭示了战乱或饥荒带来的死亡和无人收殓的悲惨情景。乡人讲述的荒村现状,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和人们对生存的无奈。

官府以低价收购尸体,用于换取粮食,反映出社会的冷漠无情。“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道德的沦丧。诗人将目光投向周围的墓地,“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感叹生者与死者混杂,众多亡魂共居一穴,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凄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忠诚、英勇者的怀念,以及对身后事的忧虑,“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他低头想起妻儿,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打湿衣襟,流露出深深的哀痛和对家人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清代农村的苦难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