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不著羊裘去,钓得桐江□水清
出处:《题子陵垂钓》
明 · 曹义
太史当年奏客星,恩深无计可逃名。
从先不著羊裘去,钓得桐江□水清。
从先不著羊裘去,钓得桐江□水清。
鉴赏
这首诗通过典故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严光(字子陵)的深刻敬仰与对其淡泊名利、隐逸生活的向往。
“太史当年奏客星”,开篇即引用了《汉书·严光传》中的典故,太史公(司马迁)曾上奏汉武帝,称严光为客星下凡,暗示其非凡之才。这一句既点出了严光的非凡身份,也暗含了对其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评价。
“恩深无计可逃名”,紧承前句,表达了严光即使受到皇帝的深厚恩宠,也无法摆脱名声的束缚。这不仅是对严光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名利观念的一种批判。
“从先不著羊裘去”,引用了另一个关于严光的典故。据《后汉书·严光传》,严光曾被汉光武帝刘秀邀请出山,但他并未接受官职,而是选择穿着羊裘(一种简朴的渔夫服装)再次隐居。这句话表达了对严光坚持自我、不为名利所动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钓得桐江□水清”,最后一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严光在桐江垂钓的情景,暗示他通过钓鱼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里的“□”可能代表“一”或“条”等字,但具体字形已模糊,不影响整体意境的理解。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严光的生活状态,也寄托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严光生平的回顾与想象,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中名利观念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