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出处:《赠医郭显道》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鉴赏
这首诗《赠医郭显道》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对医者郭显道的赞美与敬意。
首联“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以“小隐”描绘郭显道在嵩山隐居修行的情景,同时暗示其内心深处蕴藏的智慧与道德修养,如同万物归于自然的和谐状态,体现了他对医学知识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
颔联“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将郭显道比作狄仁杰和台孝威,前者是唐朝名臣,后者是东汉名士,以此赞扬郭显道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如同狄仁杰的忠诚与台孝威的高洁一样令人敬仰。
颈联“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进一步揭示了郭显道在医学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他不仅关注眼前的治疗,还深思未来,探讨生命的养护之道,如同占卜中的新卦,预示着健康与福祉。
尾联“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以嵇康(中散)为例,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音乐家、文学家,以其诗文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里将郭显道比作嵇康,意味着郭显道不仅在医学上有精深造诣,更在精神层面追求自由与真我,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如同回忆采薇般悠远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显道的多维度赞美,不仅展示了其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也凸显了其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