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应依样瘦,民岂似田多
出处:《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二》
宋 · 杨万里
湖外游曾漫,荒馀好在么。
山应依样瘦,民岂似田多。
不是无风物,其如费拊摩。
人言补外乐,且道定如何。
山应依样瘦,民岂似田多。
不是无风物,其如费拊摩。
人言补外乐,且道定如何。
注释
湖外:指湖边。漫:漫游,随意游荡。
荒馀:荒凉之余。
好在:还在。
么:语气词,表示疑问或不确定。
山应:山峦应当。
依样:依旧。
瘦:形容山势清瘦。
民岂:百姓难道。
田多:像田地一样多。
不是:并不是。
无风物:没有美好的景色。
其如:又怎么。
费拊摩:难以照料,耗费精力。
人言:人们常说。
补外:为国家效力。
乐:快乐。
且道:姑且说说。
定如何: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翻译
曾经在湖边漫游,那时的荒凉还在吗。山峦应该依旧清瘦,百姓难道不像田地那么多。
并非没有风景,只是难以照料。
人们常说,为国事奔波快乐,那么实际情况又怎么样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友人离别的诗歌。诗人通过湖光山色之美,抒发了自己对于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祝愿。
“湖外游曾漫”,表现了诗人在湖边漫步,心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荒馀好在么”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存的惆怅。
“山应依样瘦”,此处“瘦”字用以形容山势之婀娜多姿,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一种生长收缩的状态。“民岂似田多”,这里的“民”指的是诗人所思念的人,而“田”则是大自然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思念和不舍。
“不是无风物,其如费拊摩”,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虽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平复。这正是因为即将与朋友分别所带来的哀伤和不安。
最后,“人言补外乐,且道定如何”,则是对友人的离去表示了一种无奈的接受,同时也在询问别人关于如何安慰自己心灵的建议。这样的提问,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