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
出处:《过苏斋师寓斋感赋》
清 · 曹振镛
当年诗境是诗坛,多少人来剑铗弹。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
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
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振镛所作的《过苏斋师寓斋感赋》系列中的第二首。诗中,作者以当年苏斋(苏轼与米芾的斋号,泛指文人雅集之地)的氛围为背景,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感慨。
首句“当年诗境是诗坛”,描绘了苏斋曾经是文人墨客聚集,诗才横溢的场所,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接着,“多少人来剑铗弹”形象地展现了文人们以诗剑论道,交流思想的场景。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两句,诗人感慨世事变迁,恩怨情仇难以追寻那些豪放的侠义之风,而文人的清高与世态炎凉之间的落差显得尤为辛酸。“儒酸”一词,既指文人的书生气,也暗示了他们在现实中的困境。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同情,虽然丰富的学问可以聊以自慰,但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文人来说,面对生活的艰辛,情感的宣泄却显得格外艰难。
最后,“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以苏斋的寂寥和书籍的散乱,象征着文人精神世界的孤独和作品可能被遗忘的命运,流露出对文人士大夫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斋的过去和现状,寄寓了对文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和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