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全文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出处:《滦阳道中杂兴
元末明初 · 陈秀民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
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
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
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
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陈秀民的《滦阳道中杂兴》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内心的感受。首句“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展现了旅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早晨出发,傍晚抵达要塞,暗示旅途的辛劳。接下来,“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夜晚的寂静和孤独,风声萧瑟,月色明亮。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进一步描绘了野外宿营的场景,短小的车辕停在空旷之地,晚风吹过,凄凉的胡笳声增添了寒冷与哀愁。诗人以“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表达了自己的身份和异地为客的境遇,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前往更远方乌桓的无奈,接着“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描绘了具体的地理路径,太行山的雄浑险峻让诗人感到忧虑。“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运用比喻,形容自己在天地间漂泊不定,如同水上孤舟。

最后两句“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从东海岸到西江畔,揭示了旅程的漫长,而“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尘世劳碌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