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出处:《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
唐 · 钱起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注释
东阁:指代主人的居所或官署。静:宁静,寂静。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落日:傍晚的太阳。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尊贵的人物。
别:分离。
昏旦:昼夜。
兼:同时包含。
蕙草:一种香草,象征高洁。
出篱外:生长在篱笆外面。
花枝:花朵。
竹幽:竹林中的幽深。
上方:高处,这里可能指宫廷或者神圣的地方。
雅颂:古代的诗歌体裁,雅代表正统,颂代表赞颂。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统上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风流:此处指美好的情感或风月之事。
翻译
东阁的宁静有多么深沉,傍晚的莺鸣似乎也带着忧愁。如同夔龙暂时分离,无论日夜都思念着对方,心中充满秋天般的寂寥。
篱笆外的蕙草生长繁茂,花枝在竹林中传递着幽深的情感。
高处的殿堂传来雅正的诗歌,七夕之夜,我们让风月之情流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静谧的晚春景象。开篇“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两句,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东阁"指的是东边的楼阁,这里静悄悄的,连鸟鸣都显得格外清晰和哀伤,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愁绪。
接着“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夔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的出现往往象征着吉祥与和谐,这里却是暂时告别,暗示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昏旦思兼秋"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想到日后更长的分别,心中充满了对将来不确定的忧虑。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末花落、草长的情景。"蕙草"即香草,这里说它长到了围栏之外,显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状态。而"花枝寄竹幽"则是诗人将花枝托付给幽静的竹子,既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怀。
最后“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境界。"上方"可能指的是远古的仙人或圣贤,这里的"传雅颂"是对他们美德的赞颂。而"七夕让风流"则是在说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清风,让它在七夕这一传统的情人节那天随着风飘散,显得既有超凡脱俗之意,也不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晚春时节中的孤独感受、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