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祠丛柏迥成秋,麈尾谈天竟日留
明 · 王世贞
萧祠丛柏迥成秋,麈尾谈天竟日留。
一代文章谁正始,百年樽俎见名流。
君停杜曲花间骑,我学山阴雪后舟。
不是子猷能尽兴,帝城风雨使人愁。
一代文章谁正始,百年樽俎见名流。
君停杜曲花间骑,我学山阴雪后舟。
不是子猷能尽兴,帝城风雨使人愁。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戴伯常锦衣携酒萧祠贻诗见赠未能报访聊抒此答》。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戴伯常在萧祠相聚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文人雅集的风雅。
首联“萧祠丛柏迥成秋,麈尾谈天竟日留”,以萧祠的环境为背景,丛生的柏树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而麈尾(古代文人谈话时所用的拂尘)则象征着高雅的交谈,暗示了两人长时间深入交流的情景。
颔联“一代文章谁正始,百年樽俎见名流”,表达了对戴伯常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文坛领袖地位的探讨,以及对与名流共聚的珍视。
颈联“君停杜曲花间骑,我学山阴雪后舟”,运用典故,杜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居所,此处借指友人戴伯常;山阴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这里比喻自己。这一联描绘了两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相聚的珍惜,一个是在花间驻足,一个是在雪后泛舟,都充满了诗意。
尾联“不是子猷能尽兴,帝城风雨使人愁”,以东晋名士王子猷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即使在帝都的繁华与风雨中,也难以完全释放内心的欢愉,暗示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相聚时光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人物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与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