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出处:《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 · 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拼音版原文
)
(
)
注释
荔子:一种热带水果,也称荔枝。绛罗襦:深红色的绸衣。
妃子笑:古代对美女的赞美,此处指荔枝品种之一。
尤物:指特别出色的美女或事物。
海隅:海边的偏远地区。
赪虬珠:形容荔枝鲜红如珠,赤虬为古代神话中的龙。
江鳐:生活在江中的鱼类。
河豚:一种有毒但味道鲜美的鱼。
莼鲈:故乡的食物,比喻思乡之情。
良图:美好的景象或计划。
翻译
南村的杨树北村的芦苇,白色花朵青色叶子冬天也不枯萎。黄色的荔枝在烟雨中挂着紫色,它们像是先驱者引领着荔果的到来。
海山仙人穿着红色的绸衣,内衬红纱,肌肤如白玉般细腻。
无需等待妃子的微笑赞赏,她的风姿气质已经足以倾国倾城。
不知是否天公有意,让这样的佳人生长在海边角落。
云山陪伴着古老的松桧,霜雪困住了粗糙的楂梨。
先生洗净酒杯,斟满桂酒,冰盘上摆放着鲜红的荔肉。
如同打开江鳐的美玉脊椎,又清洗河豚的肥美腹部。
我一生为口腹之欲而活,官职长久以来已看淡了家乡的莼鲈。
人间万物皆是梦幻,从南方万里而来,这真是美好的画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一个清晨,观赏到南北村的杨树和卢树依然保持着绿色,没有被冬日所侵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诗人展现了春天生命力强盛的景象,以及自己对待美好事物的独特情怀。
在诗中,作者通过“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的形容,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接着,“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独特之物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某种思考。
后半首诗转向个人生活,通过“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以及对美酒佳肴的欣赏。
最后,“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远行求真的渴望,这也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精神追求相呼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