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宋 · 陈与义
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釐。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釐。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注释
尔:如此。岂:怎么, 竟然。
洛豪士:洛阳豪杰。
轻:轻视。
房州:地名。
脱命:脱离生命危险。
险巇:险峻。
篱间:篱笆旁边。
颦:皱眉。
玉肌:洁白如玉的肌肤。
辞:推辞。
白髭:白须。
奇:奇特。
解颐:露出笑容。
茅茨:茅草屋顶。
悲:悲伤。
翻译
长久以来认为事情理应如此,却没想到自己会亲身经历。躲避敌虏已连续三年,行程遍布天地四方。
我不是洛阳豪杰,不怕荒谷饥饿的困苦。
只遗憾年轻时轻视了杜甫的诗歌。
今年逃往房州,策马疾驰在铁蹄之后。
造化弄人,生死之间仅一线。
南山四程之上,穿着布袜面对艰险。
在篱笆边晒太阳,无心顾及安危。
他们知道我是朝廷官员,也为我忧虑皱眉。
唤酒招待客人,菜肴洗净如玉肌。
身处困境,士人的美德更易显现,欢喜不再推辞。
过去沉迷于读书,闭门不出长出白须。
未曾料到,九州之内竟有如此奇特的山峰。
自我宽慰并非真心,老者也露出笑容。
投宿之处仿佛世外桃源,青灯照着茅屋。
半夜难以入眠,耳边只有涧水悲伤的鸣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描绘了诗人经历战乱逃亡,从房州城逃往南山的艰辛历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首句“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揭示出诗人早先预料到的动荡局面如今亲身经历,充满了惊愕与无奈。接下来的“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描述了诗人连续三年躲避敌虏,长途跋涉的困苦。“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表明诗人并非豪杰,但仍能忍受饥饿,显示出坚韧的精神。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忽视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情怀的悔意。在逃亡路上,“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危险时刻来临,生死一线。“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险环境的洒脱。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写诗人无暇顾及个人安危,只求简单生活。“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则反映出他人对诗人的同情和忧虑。“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场景,即使处境艰难,诗人仍能以乐观的态度接受。
最后,“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表达出诗人虽身处困境,却因读书而心怀宽广,对生活的欢喜并未减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坚韧的人格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