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逢葱岭当年使,谁访洪川旧日僧
出处:《清月溪》
宋 · 释元肇
万劫高超一念轻,来非住相去何曾。
定逢葱岭当年使,谁访洪川旧日僧。
舍利未安无缝塔,伽梨空对短檠灯。
凌霄多少薰风泪,吹入淮南紫翠层。
定逢葱岭当年使,谁访洪川旧日僧。
舍利未安无缝塔,伽梨空对短檠灯。
凌霄多少薰风泪,吹入淮南紫翠层。
鉴赏
这首诗《清月溪》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感悟。
首联“万劫高超一念轻,来非住相去何曾”,以“万劫”形容时间之长,“一念”指瞬间,对比强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通过“来非住相”和“去何曾”的提问,探讨了存在与变化的本质,引人深思。
颔联“定逢葱岭当年使,谁访洪川旧日僧”,运用了葱岭(古代指天山)和洪川(泛指大江大河)这两个地理概念,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诗人想象着当年的使者穿越葱岭,而如今又有谁能寻访到过去的僧侣呢?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叹。
颈联“舍利未安无缝塔,伽梨空对短檠灯”,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舍利是佛教中圣僧火化后的遗骨,象征着精神的永恒;无缝塔则是存放舍利的特殊建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精神追求与物质世界的反思,暗示着即使在物质世界中寻找永恒,也可能只是徒劳。伽梨(佛像)与短檠灯(简陋的油灯)形成对比,前者代表了宗教信仰中的庄严与神圣,后者则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朴素。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尾联“凌霄多少薰风泪,吹入淮南紫翠层”,将情感推向高潮。凌霄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薰风则比喻温柔而又充满力量的情感。诗人想象着这些情感如同泪水一般,被风吹散,最终融入了江南的青山绿水之中。这一联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大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和谐共存的赞美。
整体而言,《清月溪》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存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思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