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厌尘俗,不使居无竹
出处:《题丛碧亭》
宋 · 李吕
主人厌尘俗,不使居无竹。
诗翁爱诗史,咏歌长不足。
箨龙遍山园,嘉名榜华屋。
何当乘逸兴,倚栏听戛玉。
诗翁爱诗史,咏歌长不足。
箨龙遍山园,嘉名榜华屋。
何当乘逸兴,倚栏听戛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主人:拥有者,这里指房屋的主人。厌:厌恶。
尘俗:世俗的纷扰。
居:居住的地方。
诗翁:年长的诗人。
诗史:诗歌和历史。
咏歌:吟唱诗歌。
长不足:永远感到不够。
箨龙:竹笋的别称。
山园:山中的园林。
嘉名:美好的名字。
榜华屋:刻在华丽的房屋上。
何当:何时能够。
乘逸兴:乘着超脱的情趣。
倚栏:倚靠栏杆。
戛玉:形容竹叶摩擦的声音,如玉般清脆。
翻译
主人厌恶尘世的喧嚣,不让家中缺少竹子。诗人热爱诗歌与历史,吟咏歌唱总是觉得不够。
满山遍野的竹子,美好的名字被刻在华丽的屋墙上。
何时能乘着飘逸的心情,倚着栏杆聆听竹叶如玉的清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名为《题丛碧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园风光并表达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句。
“主人厌尘俗,不使居无竹。”这两句表明主人对于世俗的纷扰感到厌倦,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竹为伴。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可能寓意着对清廉品格的追求。
“诗翁爱诗史,咏歌长不足。”这里的“诗翁”指的是喜欢诗词、懂得欣赏诗词之美的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以及即使长时间吟咏诗词也不感到厌倦的心情。
“箨龙遍山园,嘉名榜华屋。”“箨龙”可能指的是园中用竹制成的篮子或装饰物,这里形容园内布满了这种由竹编织而成的装饰。后半句则是说园中的建筑有着美好的名字,被镌刻在华丽的屋宇上。
“何当乘逸兴,倚栏听戛玉。”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未来某个时刻能够悠然自得地享受这种山中生活的向往。其中,“乘逸兴”是指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的状态;“戛玉”在这里可能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倚栏聆听,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居所和园林风光的描绘,以及对诗歌的热爱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精神寄托和艺术享受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