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鹿印砌苔多暮霭,鸟栖坛树已秋风全文

鹿印砌苔多暮霭,鸟栖坛树已秋风

明 · 欧大任
杖舄名山恨不同,今看俎豆白云中。
两楹岂梦当时奠,一亩犹存后代宫。
鹿印砌苔多暮霭,鸟栖坛树已秋风
江门经笥曾传业,岂但通家似孔融。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西樵山谒白沙先生祠》,通过诗人的游历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首联“杖舄名山恨不同,今看俎豆白云中”,诗人以“杖舄”自喻,表达了自己未能亲临名山大川的遗憾,如今只能在白云缭绕的西樵山上,通过祭祀(俎豆)的形式,寄托对先贤的追思。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杖舄代表行旅,名山暗指历史上的圣贤之地,而“今看”则将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颔联“两楹岂梦当时奠,一亩犹存后代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对比。两楹指的是祭坛两侧的柱子,诗人问:那些柱子难道能梦见古人祭祀的情景吗?然而,即便如此,祭坛依然存在,象征着后人对先贤的纪念和传承。这里通过“岂梦”与“犹存”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慨。

颈联“鹿印砌苔多暮霭,鸟栖坛树已秋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鹿印砌上长满了青苔,暮霭笼罩,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坛树上,鸟儿栖息,秋风吹过,带来了季节的更替。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肃穆而庄重的祭祀场景。

尾联“江门经笥曾传业,岂但通家似孔融”,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江门传授学问,不仅与孔融这样的大家有着相似的家族渊源,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教育事业,传承了知识与文化。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表达了他对先贤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先贤的深刻敬意,以及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