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舍难忘结构深,杖藜时听读书音
出处:《留别文石书院诸生》
清 · 胡健
学舍难忘结构深,杖藜时听读书音。
虽无韩子兴潮化,具有文翁教蜀心。
杼柚终当成锦绣,鸳鸯尤冀度金针。
诸生勉矣终如始,文石辉煌尽国琛。
虽无韩子兴潮化,具有文翁教蜀心。
杼柚终当成锦绣,鸳鸯尤冀度金针。
诸生勉矣终如始,文石辉煌尽国琛。
鉴赏
这首诗《留别文石书院诸生》是清代诗人胡健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文石书院的深厚情感与对诸生们的殷切期望。
首联“学舍难忘结构深,杖藜时听读书音”,开篇即以“学舍”为中心,强调了书院的结构之深,以及诗人漫步其中,时常能听到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求知环境。
颔联“虽无韩子兴潮化,具有文翁教蜀心”,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教育家韩愈和文翁相提并论,表达了虽然自己未能像韩愈那样在教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有着文翁那样的教育情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与奉献精神。
颈联“杼柚终当成锦绣,鸳鸯尤冀度金针”,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育成果的期待,比喻学生如同织布的丝线,最终会编织成华丽的锦绣,而教师则如同引渡鸳鸯的金针,寄寓着对学生未来成就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尾联“诸生勉矣终如始,文石辉煌尽国琛”,是对诸生们的勉励,希望他们能够坚持最初的理想和努力,最终都能成为国家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也寄托了对学子们美好未来的深切祝愿,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