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出处:《和张荆州所寄 其五》
宋 · 张栻
明时未可废谭兵,壮岁宁容便乞身。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注释
明时:太平盛世。废谭兵:废弃军事训练。
壮岁:壮年时期。
宁容:怎能允许。
乞身:请求退休。
何人:谁。
沙头:江边。
问津:询问道路。
翻译
在和平时期也不能废弃军事训练,壮年时代怎能轻易地选择退休。有谁能够前往那江边,恳切地询问前行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属于豪放之风。首句“明时未可废谭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防不可忽视的忧虑,“壮岁宁容便乞身”则显示出年轻时就渴望报效国家的心志。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安全的关心和个人的英雄气概。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这里的“沙头”通常指的是边塞或战场,“何人”暗示着作者对于能够前往边疆、沙场的人员产生了好奇和探询。诗人的提问并非寻常意义上的疑惑,而是出自对那位勇士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亲行沙场的无奈。通过“凭仗慇勤一问津”,诗人表达了对能够踏上战场、为国效力的壮士的赞赏,以及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关于战事的情报或故事。
整首诗充满了军事和英雄主义的色彩,透露出作者内心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的豪情壮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样的表达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