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口代起伏,呻呼聒比邻
出处:《赠张康》
宋 · 王安石
昔在历阳时,得子初江津。
手中紫团参,一饮宽吾亲。
舍舟城南居,杖屦日相因。
百口代起伏,呻呼聒比邻。
叩门或夜半,屡费药物珍。
欲报恨不得,肠胃盘车轮。
今逢又坎坷,令子驰风尘。
颠倒车马间,起先冰雪晨。
嗟我十五年,得禄尚辞贫。
所读漫累车,岂能苏一人。
无求愧子义,有施惭子仁。
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手中紫团参,一饮宽吾亲。
舍舟城南居,杖屦日相因。
百口代起伏,呻呼聒比邻。
叩门或夜半,屡费药物珍。
欲报恨不得,肠胃盘车轮。
今逢又坎坷,令子驰风尘。
颠倒车马间,起先冰雪晨。
嗟我十五年,得禄尚辞贫。
所读漫累车,岂能苏一人。
无求愧子义,有施惭子仁。
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从前。历阳:古代地名,今安徽和县。
江津:江边渡口。
紫团参:一种珍贵的药材。
宽吾亲:使我的亲人感到宽慰。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日常生活。
起伏:生活波动,艰难。
比邻:邻居。
药物珍:珍贵的药品。
肠胃盘车轮:形容内心焦虑如同车轮转动。
坎坷:艰难困苦。
风尘:比喻世事艰辛。
冰雪晨:寒冷的清晨。
十五年:时间跨度。
辞贫:忍受贫穷。
累车:堆积如山。
苏:使……复苏。
愧子义:对你的大义感到惭愧。
仁:仁爱。
桑榆:比喻晚年。
寂寞滨:寂静的海边。
翻译
从前在历阳的时候,我在江津得到了你。手里拿着紫色的团参,一饮就能让我母亲宽慰。
我们在城南定居,每天相伴杖履游走。
全家人的生活起伏不定,痛苦的呻吟声吵闹邻居。
半夜敲门求医,珍贵的药材常常耗费。
想报答却无能为力,内心如车轮般辗转。
如今再次遭遇困顿,让你奔波于风尘之中。
在颠簸的车马劳顿中,你清晨冒着冰雪前行。
感叹这十五年来,虽然有俸禄但依然贫困。
我读过的书堆积如山,却无法救活一个人。
无以回报你的大义,施予你仁爱使我惭愧。
我将老去,希望能与你在寂静的海边共度余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开篇“昔在历阳时,得子初江津”两句,设置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历阳乃是古地名,这里的“得子”指的是结识了朋友,而“初江津”则是他们相遇的地方。手中的紫团参是一种药材,象征着友情和对健康的关怀。
“舍舟城南居,杖屦日相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情景,“百口代起伏,呻呼聒比邻”则形容了一种热闹而充满活力的集体生活。夜半叩门的场景,以及“屡费药物珍”显示出诗人对朋友健康的关心。
然而随后的“欲报恨不得,肠胃盘车轮”却透露出一种深藏的悲哀和无奈,这可能是由于生活中的困顿或者友情的隔阂所致。接着,“今逢又坎坷,令子驰风尘”则展示了现实的艰难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颠倒车马间,起先冰雪晨”描绘了一种仓促奔波的情景,其中“十五年,得禄尚辞贫”则是诗人自嘲自己虽有所成就,但依旧感到贫穷。紧接着,“所读漫累车,岂能苏一人”表达了学习和阅读的艰辛,以及知识难以带来实际的改变。
最后,“无求愧子义,有施惭子仁”则是诗人对自己没有更多要求和希望,而感到一种自责。结尾“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则是希望与友人共同度过安静的晚年时光。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反思现实以及展望未来的情感流转,展示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