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题为《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苏李听竹时各年四十九予今五十九矣遂次其韵》。诗中充满了对古人听竹之美好景象的怀念,以及个人岁月流转、年华易逝的情感。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风竹。”开篇即以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诗坛上的巨星为意象,他们偶尔来到一个地方去聆听风中的竹声,这里既描绘了古人清高脱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这里的“萧萧”形容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玉千竿”则是形容竹子的细长如玉,而“采采”则是指轻轻摘取之声。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听竹的美好与宁静。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这两句表达的是年轻时跟随众人,而到了中年才开始体会到独立和孤独的价值。诗人在这里反映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转变,从追求外界认同到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这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每到一处都留恋不舍,就连续停留三天。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这两句中的“径当还”指的是直接返回,“奚俟揲蓍卜”则是形容古人占卜时的动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追忆。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这两句中提到的“夜郎”、“儋耳”都是地名,而“老大费往复”则是说年岁增长,对于往来之间的劳累感到不值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以及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奈。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这两句描绘了一处险峻的地理环境和危险的旅行状况。
最后,“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则是诗人表达了远离尘世,隐居山林,寻找仙草(这里指的是长生不老的灵芝),并在山中煮食之意象。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疏离,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对生命永恒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