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辞野木,唯愿巢庭柯
出处:《夷白先生令咏庭树喜鹊》
明 · 谢肃
清风舒旭日,双鹊鸣相和。
不惜辞野木,唯愿巢庭柯。
主人诚爱物,琼林亦婆娑。
高栖有垂荫,低濯无张罗。
饥啄月丘粟,渴饮玉池波。
养此侯印质,伤彼月树歌。
衔梁非偶尔,送喜夫如何。
夫人巳咏德,织女将填河。
不惜辞野木,唯愿巢庭柯。
主人诚爱物,琼林亦婆娑。
高栖有垂荫,低濯无张罗。
饥啄月丘粟,渴饮玉池波。
养此侯印质,伤彼月树歌。
衔梁非偶尔,送喜夫如何。
夫人巳咏德,织女将填河。
注释
清风:温和的风。舒:舒展,迎接。
旭日:初升的太阳。
双鹊:两只喜鹊。
鸣相和:叫声相互应和。
不惜:不吝惜,不依恋。
辞:离开。
野木:野外的树木。
唯愿:只希望。
巢庭柯:在庭院的树枝上筑巢。
主人:指家的主人。
诚:真诚地。
爱物:爱护万物。
琼林:美丽的树林,比喻美好的环境。
婆娑:树木随风摆动的样子。
高栖:在高处栖息。
垂荫:树荫下垂,提供遮蔽。
低濯:在低处洗涤。
张罗:设置罗网,比喻陷阱。
饥啄:饥饿时啄食。
月丘粟:形状如月亮的山丘上的谷物,比喻食物。
渴饮:口渴时饮用。
玉池波:清澈如玉的池塘中的水波。
养此:养护这个。
侯印质:像官印一样尊贵的品质,比喻高贵。
伤彼:为...感到悲伤。
月树歌:月下树木的歌声,象征自然的美妙与哀愁。
衔梁:口含屋梁,比喻有特殊能力或使命。
非偶尔:不是偶然的行为。
送喜:传递喜讯。
夫人:指高贵的女性。
巳咏德:已经歌颂了美德。
织女:神话中的人物,代表勤劳与爱情。
将填河:将要填满银河,比喻完成艰巨的任务。
翻译
清风轻拂迎接晨日,一对喜鹊对应鸣叫和谐。不眷恋野外的树木,只希望在庭院的枝头筑巢。
主人真诚地爱护万物,美丽的树林也随风摇曳。
高处栖息有树荫遮蔽,低处洗涤没有罗网的困扰。
饿了啄食月形山丘的谷物,渴了饮用玉池的水波。
养护这如同官印般尊贵的体态,感叹那月下树木的歌声。
口含屋梁并非偶然行为,传递喜讯又该怎样评价。
夫人已经歌颂美德,织女也将要填满银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林生活图景。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片和谐宁静的庭院风光。开篇“清风舒旭日,双鹊鸣相和”两句,设定了一个明朗而又温馨的早晨场景,阳光普照,清风徐来,两只喜鹊在树间和鸣,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
紧接着,“不惜辞野木,唯愿巢庭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选择,宁愿放弃外界的繁华,而愿在这安静的园中筑巢栖息。这里“庭柯”一词,更增添了一份家园之情。
“主人诚爱物,琼林亦婆娑”两句,则描写了主人对庭院中事物的细心照料和深厚的情感。“琼林婆娑”形容主人对花木的疼爱,就如同母亲般地呵护着它们。
接下来的“高栖有垂荫,低濯无张罗”一联,继续描绘庭院中树木的姿态,不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低矮的小植株,都各得其所,营造出一种天然和谐的景致。
在“饥啄月丘粟,渴饮玉池波”两句中,诗人通过写实细节,如喜鹊啄食月下露出的谷物,喝着清澈的池水,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动活力,同时也反映出主人对待鸟兽的善意和庭院中的丰饶。
“养此侯印质,伤彼月树歌”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的珍视与哀伤之情的抒发。其中,“养此侯印质”可能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某种精神寄托或生活态度,而“伤彼月树歌”则表现出对逝去时光和自然界中生灵的同情。
最后,“衔梁非偶尔,送喜夫如何”一联,通过喜鹊衔枝的情景,传递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片段的珍惜与期待之情。这里“衔梁”即喜鹊衔枝,寓意着吉庆和美好的预兆,而“送喜夫如何”则是对这份幸福感受的一种提问,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将一个充满生机、自然和谐以及主人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园林风光的一种颂歌,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