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出处:《古风 其十七》
唐 · 李白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注释
金华:地名,指金华县。牧羊儿:放牧的年轻人。
紫烟客:可能是个有神秘色彩的名字。
愿:希望。
游:游历,周游。
发已白:头发已经变白。
繁华子:富贵子弟,追求名利的人。
扰扰:忙碌、纷扰。
何所迫:被什么驱使。
昆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象征着仙境。
采琼蕊:采摘珍贵的仙草。
炼精魄:修炼精神和灵魂。
翻译
金华的牧羊少年,他名叫紫烟客。我渴望跟随他游历,但还未启程,头发已斑白。
不明白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为何如此忙碌慌张。
在昆山采摘珍贵的仙草,能修炼身心精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理想境界的一面。诗中“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两句,通过对比设置出一位不凡的牧羊少年,他可能是一个拥有高洁气质或特殊身份的人物。接下来的“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牧羊少年所象征的自由和超然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羡慕,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则是对那些沉迷于红尘纷争的人们表示不解,他们为何不能超脱世俗的羁绊。这里的“繁华子”指的是那些追逐物欲、沉溺于五光十色的普通人,而“扰扰何所迫”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无奈境遇的同情和不解。
最后两句“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则是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提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昇华的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昆山是一处神秘的地方,而“采琼蕊”和“炼精魄”都是指通过修炼来达到灵魂纯净、肉身不朽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更透露出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世间纷争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