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有约昔淹留,岐路沉吟忆旧游
出处:《送十影师还丹霞》
明 · 成鹫
名山有约昔淹留,岐路沉吟忆旧游。
竹里闻鸡迟见日,花边鸣鴂早知秋。
风尘老我同漂梗,云水何人更倚楼。
从此居亭应有主,不愁无地牧顽牛。
竹里闻鸡迟见日,花边鸣鴂早知秋。
风尘老我同漂梗,云水何人更倚楼。
从此居亭应有主,不愁无地牧顽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送十影师还丹霞》。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首联“名山有约昔淹留,岐路沉吟忆旧游”,诗人回忆与友人在名山大川中的相聚时光,如今分别在即,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运用了“淹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过去相聚时的悠长和快乐,而“岐路沉吟”则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深思。
颔联“竹里闻鸡迟见日,花边鸣鴂早知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竹林中传来鸡鸣,却迟迟不见太阳升起,暗示着时光的缓慢;而花开之处,鴂鸟的鸣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岁月的匆匆。这两句寓情于景,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颈联“风尘老我同漂梗,云水何人更倚楼”,诗人自述年华已逝,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感叹自己与友人一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霜。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那云水之间,又有谁会独自倚楼,怀念过去的时光呢?”这一问,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对自己孤独处境的反思。
尾联“从此居亭应有主,不愁无地牧顽牛”,诗人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相信友人回到丹霞后,定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不必担心没有地方放牧牛羊。这不仅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