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谁能似,兰葩亦未芬
出处:《赠别吴门朱雪鸿》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平生人事拙,名外得夫君。
有子随黄岳,无家在白云。
桃椎时织屦,西子每湔裙。
高洁谁能似,兰葩亦未芬。
有子随黄岳,无家在白云。
桃椎时织屦,西子每湔裙。
高洁谁能似,兰葩亦未芬。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别吴门朱雪鸿》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朱雪鸿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品格的赞美。
首联“平生人事拙,名外得夫君”,诗人自谦一生行事平凡,却在名利之外结识了如朱雪鸿这样的知己好友。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不以地位、名声为交友的标准,而是看重心灵的契合与真诚。
颔联“有子随黄岳,无家在白云”描绘了朱雪鸿的生活状态,他或许有着子女相伴,但内心追求的是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如同隐居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这反映了朱雪鸿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精神世界。
颈联“桃椎时织屦,西子每湔裙”进一步展现了朱雪鸿生活的简朴与闲适。他可能在桃林间劳作,编织草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西子每湔裙”则可能是一种比喻,暗示朱雪鸿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美感,如同古代美女西施洗裙般优雅。这里不仅描绘了生活场景,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尾联“高洁谁能似,兰葩亦未芬”是对朱雪鸿品格的高度评价。诗人认为,像朱雪鸿这样高洁的人格,世间难寻第二人,即便是兰花这样高雅的植物,也无法完全比拟他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朱雪鸿高尚人格的由衷敬佩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人独特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诗中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对高尚人格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