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吟成七字辇下传,太息山门景非故全文

吟成七字辇下传,太息山门景非故

出处:《伐松行
清 · 彭启丰
环秀山前环秀寺,碧瓦连云树凝翠。
中有苍松百十株,栽从前代经千载。
郁葱灵气鬼神扶,来往行人风雨避。
俄传州守符牒来,役使梓匠凌崔嵬。
长绳倒曳斤斧斫,势震岩谷声轰雷。
一朝山容顿憔悴,各材劫尽空徘徊。
老僧感事悲且怒,欲叩天阊无路诉。
吟成七字辇下传,太息山门景非故
老鹤归来失旧巢,苍龙化去迷烟雾。
大吏闻之愕且嘻,霜威凛凛白简驰。
畀兹三尺无佚罚,昭灼天道谁能欺。
由来仁民兼爱物,所赖彰瘅公无私。
迩来吏道日益靡,剥民脂膏类如此。
松遭剪伐不自言,民苦呻吟孰为理。
茁葭应为咏周诗,束湿宁当追《汉史》。

鉴赏

这首清代彭启丰的《伐松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以环秀山前的环秀寺为背景,寺旁的苍松历经千年,本应受到自然的庇护和人们的敬仰。然而,州守的符牒下达,梓匠们开始大规模砍伐,山容因此憔悴,松木被掠夺一空,老僧目睹此景,悲愤难平,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哀叹。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松树昔日的郁郁葱葱与今日的凋零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官府滥用职权、剥夺百姓福祉的不满。诗人引用“老鹤归来失旧巢,苍龙化去迷烟雾”象征松树的消失,以及“吏道日益靡,剥民脂膏”揭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最后,诗人呼吁公正无私,强调仁政的重要性,并批评当前官吏的贪婪行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借松树的命运寓言式地反映了清代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